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专家专栏区 >> 齐从容音乐教育文选 >> 文章正文 |
|
||||||
民族声乐[民歌演唱]美声化解析 | ||||||
作者:齐从容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原创作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1 | ||||||
民族声乐一般泛指民歌演唱,说唱音乐和戏曲演唱的中国民族民间唱法.这次有幸收看 了由重庆卫视播放,文化部主办的"全音速录杯"第七次全国声乐大赛民歌演唱决赛的专场. 听了不少优秀歌唱苗子的动情演唱,很有意尤未尽之感!赴美居住两年后归来,就听到这样 高水平的演唱,更感到欣慰!同时也听到有的网友提出:为何当今的民歌演唱多带有美声化 的表现和趋势.这给一些习惯于听传统的民歌演唱者以新的感受和质疑:我们的民族,民间 歌曲演唱为何要加上大气口的"洋腔,洋调"呢? 对于民族声乐[民歌演唱]出现这一新的发展与创新,不少人持有不理解,不赞成和不支持 的态度.时代在前进,在发展,在变化.这种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世态的发展也是顺 乎世界潮流而向着科学,先进,文明的方向而去的.因此,变与不变是在实践考验中去取舍的. 因此,民歌演唱的美声化是进步还是退化,极待在实践中去争辩和检验,这不是哪位专家,学 者或教授说了算的.有些人听惯了小曲,小调,轻歌慢舞,不习惯于大型管弦乐,交响乐和洋芭 蕾.这也是兴趣所使然,别人更不能去强求.以往的民歌唱法,多是以:小气口,薄嘴唇,发声位 置稍靠前的一惯唱法.因此许多歌手不能唱大气的,荡气回肠的歌曲,由于气息的控制不是 那么得力,有些近于干喊直唱.柔韧的声带常遭到损伤,因而演唱生命力多不会太长.某些方 面还属于不太科学的头腔,胸腹腔共鸣;更由此形成许多民族民间唱法的歌手,多是千人一 腔,千歌一味的现象.某些民族唱法的声乐教授对自己的多年来学生的声音和唱法如出一炉 也莫衷一是,何去何从也捉磨不定.不能突破声乐教学禁区,大胆革新,向先进,科学的方法去 取经.那就永远不会有进展.有创新. 这次的民族声乐[民歌演唱]专场决赛,出现了好多用大气口的共鸣,又具有"字正腔圆韵味 浓"的民歌味的演唱.如几位女歌手演唱的<<兰花花>><<千里大道通长安>>等,都是很有气 派,很是尽情尽意的表达了歌曲的意境,明显地可以看出她们都有着扎实的美声发声基础,大 都能够被听众所领受和理解,并逐渐习惯于这种中西结合的演唱.新事物在形成,发展中也会 不断改进与完善的.民族声乐演唱美声化应该是一个进步,人们的听觉习惯也会在变革中去 适应和完善.正如那位女评委在评议这一问题时所说:中国民族声乐是我们民族的,也是世界 的,中国声乐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所接受,就必须要有这种革新与变化!因此,可 以断言:民族声乐[民歌唱法]的美声化是件大好事,这种探索与革新也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应 当举双手支持与赞成!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