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专家专栏区 >> 郭声健音乐艺术文选 >> 文章正文 |
|
||||||
透过问卷审视现状 音乐教育有喜有忧 | ||||||
作者:郭声健 文章来源: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5 | ||||||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已基本得到了确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发展机遇中,音乐教育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音乐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它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它还难以跟上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前进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正面临着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加快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已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最为紧迫的课题。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音乐教育的基本现状,以便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促进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近,我们设计了分别以中小学生、音乐教师、学校领导和教研员为调查对象的三套中小学音乐教育调查问卷,并在北京市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下,对北京市进行了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286份(其中小学生155人、初中生96人、高中生45人),有效音乐教师问卷184份(其中专职教师156人、兼职教师28人),有效学校领导及音乐教研员问卷163份(其中学校领导116人、教研员及其他人员47人)。上述调查对象来自北京市13个区、县的普通学校、区县重点学校以及市重点学校(其中音乐教研员来自北京市21个区、县的相关单位),参与调查的学校领导、教研员以及音乐教师均考虑了其学历、教龄、职称等方面的平衡,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这次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评价,对音乐教育观念层面上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对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层面的基本思路等,它涉及了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许多方面。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后,我们感到,这次调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和全方位的,在这其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给我们的印象最深、触动最大。 一、突出成果——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音乐教育的性质究竟是什么,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绕着我们,以致难以形成共识,而这些关于音乐教育观念层面上的问题无疑又是决定音乐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在一步步上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关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加大了对音乐教育性质、价值以及作用的宣传力度。这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一举措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甚至可以说,人们对音乐教育认识的进一步科学和全面,音乐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是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所获得的最突出成果。 关于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问题,近55%的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主要属于“美育”的范畴,这其中有10%的人认为音乐教育也属于“德育”的范畴;除此之外,有10%的学校领导和7%的音乐教师则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属于“特长教育”,还有1%的人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专业技术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性质的认识目前还没有达到高度的一致,但从总体上讲,基本共识已经达成,这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专业技术教育或特长教育。 对于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调查对象也同样有着较为一致的理解。关于这个问题,调查问卷设计的题目是这样的:“在您看来音乐教育的最主要价值是:①开发智力,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②塑造人格,陶冶道德情操;③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愉快,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④开辟一条谋生之路。统计结果为:35%的学生、47%的教师、33%的领导选择①;38%的学生、62%的教师、59%的领导选择②;51%的学生、30%的教师、33%的领导选择③;8%的学生、3%的教师、4%的领导选择④。很显然,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和学生,均认为音乐教育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条谋生之道,即音乐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一种职业上的准备,这一点与他们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性质的认识是完全吻合的。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美的享受、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价值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对于音乐教育的多方面价值,学生最为看重的是音乐教育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能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价值,这一点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应承担的主要任务,问卷设计了如下六个可供选择的答案:①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②给学生以快乐,丰富精神生活;③传授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④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⑤培养音乐专业后备人才;⑥辅助其他学科提高学习效率。对这一问题,各项选择的人数比例是这样的,学生:①50%;②44%;③33%;④20%;⑤19%;⑥11%。音乐教师:①69%;②44%;③25%;④10%;⑤6%;⑥10%。学校领导:①66%;②47%;③20%;④7%;⑤7%;⑥7%。上述结果表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以及通过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两个方面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格外重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主要任务的“双基”教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已降至次要地位,应该说,这是近年来音乐教育观念更新的最好诠释。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主要任务确立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这是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而可以说,培养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性的主要内涵,兴趣与爱好是基础中的基础。当然,音乐兴趣的培养与传统意义上的双基教学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双基的传授才会有效果,而反过来双基的掌握也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追根溯源——不受欢迎原因何在 观念的更新有一个过程,更新了的观念要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与实施更得有一个过程,因此,指望音乐教学实践改革与音乐教育观念更新完全同步是不科学的和不现实的。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水平究竟怎样,教学改革的力度与速度又有多大,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学生对音乐课的满意度谈起。 在学生问卷中,我们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上音乐课,得到的回答是:81%的学生回答“很喜欢”或“比较喜欢”,19%的学生回答“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当在教师问卷中被问及“您感觉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吗?”时,老师们认为:有76%的学生是“很喜欢”或“比较喜欢”上音乐课的,另外24%的学生则“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上述两方面的结果比较吻合,表明目前的确有约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而据另外的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5%以上的当代青少年都是音乐爱好者。这就说明,至少有15%的音乐爱好者不喜欢上音乐课。15%也许算不上是一个太大的比例数字,但音乐课竟然不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这一现象本身,却不能不算是令我们音乐教育十分尴尬的一个大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问卷提供了如下四个有关“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因素”的答案:①音乐艺术本身;②教师教得不好;③课本编得不好;④不是升学考试科目。这四个因素分别被选择的人数比例为,学生:①7%;②25%;③18%;④6%。教师:①3%;②40%;③30%;④48%。领导:①8%;②26%;③21%;④43%。这一统计结果显示,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教师、领导三方能完全达成一致的是,“学生不喜欢音乐”不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主要或基本原因;三方能基本达成一致的是,“教师教得不好”和“课本编得不好”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较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三方不能达成一致的是,“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是否是导致学生厌倦音乐课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一点上,学生的观点与领导和老师的观点明显存有很大分歧。在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看来,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主要是由音乐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引起的,对这种看法,只有6%的学生表示认同。应该说,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学生究竟为什么不喜欢上音乐课,他们的自我感受从一定意义上讲具有较强的可信度。音乐成为升学考试科目也许能给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施加一定的外力影响,但却很难左右学生内心对音乐课本身的喜好程度。 关于音乐是否应成为升学考试科目的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在被问及对“把音乐纳入升学考试科目”的态度时,有51%的学生表示“坚决反对”或“基本反对”,2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29%的学生表示“坚决赞同”或“基本赞同”。而在教师和领导方面,有30%的教师和43%的领导持否定态度,25%的教师和11%的领导持无所谓的态度,45%的教师和46%的领导则持坚决支持态度。对这一问题,学生的态度与教师及领导的态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眼下的升学考试包袱还相当繁重,自然不希望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包袱;而教师和领导则由于看重升学考试制度对音乐教育成败的影响,故对音乐纳入升学考试科目持欢迎态度者自然更多。对音乐可否成为升学考试科目的问题,本刊开辟专栏进行了讨论,当然没有也不可能达成统一共识,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讨论,使大家能进一步对目前我国的整个教育现状特别是对音乐教育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深入的探讨。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把音乐纳入升学考试科目,并不能彻底解决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许多音乐教学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在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教得不好”或“教师教学水平低”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那么,教师在教学上所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又有哪些呢?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在音乐课上最难以忍受的教师表现依次为:①老师表情太严肃,动不动就批评学生;②老师只关注特长生,不关心其他学生;③老师照本宣科只顾自己讲,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④老师敷衍了事,教学手段和内容单调陈旧。音乐本是最受人们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几乎所有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面对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自己的音乐课,应该做出深刻检讨的恐怕首先还是教师,您在教学中是否也存在上述所提到的那些令学生难以忍受的问题呢。 在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因素中,还有一个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目前我们的教材也并不令人满意。教材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在调查中,学生、教师、领导比较一致地认为,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列,教材所存在是问题主要包括:①配套声像资料缺乏;②所选歌曲不太适合学生演唱;③编排较呆板,体现不出艺术的特点;④体系封闭,没有为师生留下自由创造和表现的余地;⑤乐理知识偏难;⑥教材容量过大,内容偏多。教材是音乐教学的媒介和依据,教材建设如果跟不上音乐教育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地反映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那么它必将严重阻碍音乐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对教材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特别应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对现行教材及时进行充实和调整。 三、当务之急——教学内容亟待完善 这次问卷调查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因为长期以来,教学内容一直是引起各方面争议最多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争论往往又只是局限于专家范围之内,为此,我们希望听听来自基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我国现行的音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唱歌(小学另有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初中为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在调查中,有10%的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这样的规定“很合理”,但还有14%的教师和10%的领导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还应该加上“音乐创作”和“音乐文化常识”的内容。另外,我们还就上述六个方面的内容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按照由大到小的重要程度排列,学生排列的顺序是:欣赏、唱歌、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器乐、音乐常识、音乐创作;教师的排列顺序是:唱歌、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音乐创作、器乐、音乐常识;领导与教研员的排列顺序是:唱歌、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器乐、音乐创作、音乐常识。可以看出,学生、教师、领导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即都认为唱歌、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三者相比之下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个别被认为较为重要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上却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内容。当学生被问及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时,51%的人说最喜欢欣赏,41%的人说最喜欢唱歌;在教师中,有60%的人发现学生最喜欢欣赏,50%的人感到学生最喜欢唱歌。而当被问及在音乐课上学生最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时,学生和教师的一致答案是“学识谱和视唱听音”。 为什么被认为是较为重要的内容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却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内容呢?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检讨这个问题:首先,教师所采用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这种关于知识技能教学的方法有可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模仿缺少参与体验,孤立地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有悖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的发展规律;其次,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地强调了“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教学的重要性,无论哪方面内容的教学都有意识地围绕着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来展开,实际上把掌握知识技能确立为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剥夺了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教学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感和畏惧心理。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音乐知识技能,这一点从下面这个题目中就不难看出。在问卷中学生被问到:“假如在获得快乐和音乐知识技能两者之间,音乐课只能给您其中之一,那么,您的选择是”:①宁愿经历痛苦,以获得音乐知识技能;②为了获得快乐,宁愿不学知识技能;③两者都需要,因而无法选择。对此问题,23%的学生选择了①,12%的学生选择了②,65%的学生选择了③。这表明,学习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本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需要,而现在却有这么多的学生不喜欢它。由此看来,如何正确认识知识技能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如何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器乐等也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基层领导、教师与学生又是怎么看的呢? 关于“您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这个问题,65%的学生、63%的教师以及61%的领导认为“绝对可以”或“基本可以”;13%的学生、31%的教师与33%的领导认为“基本不可以”或“绝对不可以”;其余22%的学生、6%的教师和领导则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一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甚至力举把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在我国,“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的口号一度叫得很响,不允许生活在当代社会的青少年在课堂上接触当代的、现代的音乐,这种反映在音乐教学领域里的长官意识显然严重违背了音乐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流行音乐确有良莠不齐的问题,有的作品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的确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并把它们一概挡在中小学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应该说,正是由于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才更需要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中小学音乐教学究竟应该教简谱还是五线谱,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音乐教学领域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22%的学生希望学五线谱,27%的学生更愿意学简谱,51%的学生则两者都想学。在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方面,27%的教师和21%的领导认为中小学应该学五线谱,15%的教师和17%的领导认为中小学应该学简谱,45%的教师和50%的领导认为两者都应该学,另有3%的教师和12%的领导则认为学哪一种都可以。可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既学五线谱,又学简谱,是大部分学生所希望的,也是被大部分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应该说,线谱和简谱有着各自的优势,也都具有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充足的理由,而且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那种城市学校应该学线谱,农村学校只适合学简谱的传统观念恐怕必须彻底改变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的问题上,被调查对象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被问及“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您更喜欢哪一种”这一问题时,有21%的学生表示更喜欢民族民间音乐,26%的学生表示更喜欢外国音乐,53%的学生表示两者都喜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的感觉则与学生有些出入,44%的教师认为学生更喜欢民族民间音乐,只有7%的教师认为学生更喜欢外国音乐。另外,有63%的学校领导坚持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必须突出民族民间音乐的地位。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外国音乐的问题上,我们还并不十分了解学生所持的态度,其实,学生像喜欢本民族音乐一样,同样也喜欢外国音乐。对于这一点,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想当然甚至置之不理,教材编写者同样也应该对此给予充分考虑。 器乐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究竟什么样的乐器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学生对目前课堂音乐教学中所使用的乐器的喜好程度怎样,对此我们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乐器按被喜好程度的大小排列依次为:电子琴(40%)、竖笛(25%)、简易的民族乐器(24%)、口琴(17%)、儿童打击乐器(15%)、铝板琴(7%);教师则认为学生最喜欢的乐器依次为:儿童打击乐器(54%)、竖笛(15%)、电子琴(14%)、简易的民族乐器(10%)、口琴(10%)、铝板琴(5%)。而在学校领导和音乐教研员看来,最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乐器依次为:儿童打击乐器(35%)、口琴(26%)、竖笛(24%)、简易的民族乐器(18%)、电子琴(15%)、铝板琴(2%)。很明显,对于上述问题,学生、教师、领导之间的认识有较大差距,说明我们对学生在器乐学习方面的兴趣与爱好还并不很了解。这其中,学生对电子琴可以说是情有独衷,这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透过这一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如今的中小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像儿童打击乐之类的较为简易的乐器学习,他们渴望了解和学习像电子琴之类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现代乐器。应该说,在城市学校,让电子琴走进课堂,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已具备。我们要想真正使器乐教学不流于形式,更好地发挥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充实器乐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学生在器乐教学方面的新的需要。 四、任重道远——问题还有许许多多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外,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感到,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有许许多多,并且这些问题涉及到了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经费的投入、行政管理与师资队伍的建设、音乐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比重、音乐知识概念教学的起始年段等。基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就下面三个问题简单提出来供我们进一步思考。 第一个是关于对音乐教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进行正确定位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73%教师和77%的领导认为,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是“与其他学科一样”,17%的教师和12%的领导认为音乐教育的地位应“略高于其他学科”,2%的教师和10%的领导认为音乐教育的地位应“略低于其他学科”,另有2%的教师和领导认为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可有可无”。这说明,包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内,目前仍然有一部分人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不能对音乐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位,或者定位过高,或者定位过低,这必将导致人们特别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心态不正,进而对音乐教育实践产生不良的后果。 第二个是关于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协调配合的问题。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音乐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家庭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音乐环境等各个方面只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中小学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获得成功。调查结果显示,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进步,45%的学生是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37%的学生主要得益于社会音乐环境的熏陶,28%的学生是得益于课外活动。这表明,除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外,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事实上,这种影响不仅反映在对学校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这方面,而且也反映在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消极影响上。关于这一点,音乐教师和学校领导已有所认识:42%的教师和48%的领导认为,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46%的教师和40%的领导则认为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另有12%的教师和领导认为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有认识并不意味着在教学实践中有体现,目前,学校音乐教育闭关自守,漠视社会音乐环境影响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对这一问题,我们不应该等闲视之。 第三个是关于加强音乐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问题。实践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音乐教育也不例外。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还相当落后,可对于这一点,我们并没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理论研究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在被问及“您认为目前存在的不利于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时,仅有2%的老师和4%的领导选择了“理论问题”;在被问及“您认为音乐教育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时,只有6%的教师和9%的领导选择了“加强理论与实验研究”。可见,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个问题。 总之,透过问卷审视现状,音乐教育有喜有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忧是一种喜中之忧,喜仍然是音乐教育的主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对此,我们不应有丝毫的怀疑。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能勇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就能以全新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迈向21世纪,音乐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注: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王双有、沈一鸣同志负责组织了本次调查的问卷收发与统计工作。在此,向他们以及参与本次调查的领导、师生表示感谢!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