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专家专栏区 >> 文章正文
国内外高中音乐学科及教材之比较            【字体:
国内外高中音乐学科及教材之比较
作者:朱则平    文章来源:朱则平博文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12

 我国高中音乐学科及教材与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较,尚存在较大的距离,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问世,使我们有希望在较短的时期内拉近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距离。在各地按照新《课标》开始高中新教材的编写、并陆续开展新高中教材教学实验之际,笔者对国内外高中音乐学科和教材进行比较。

欧美及日本的高中音乐学科及教材
()美国
    1995年以前的美国高中普遍开设艺术选修课,其课程为:音乐(含声乐──合唱、器乐──合奏、作曲等)、舞蹈、戏剧、美术(绘画、工艺)等。每个在校高中生都必须取得至少一门艺术课的学分才可以毕业。美国的教育是多元化的模式,因而高中音乐学科及教材亦为多元化模式。州、县、市、学区、教师个人均可以按国家、州或县的《音乐教学大纲》或《标准》编写音乐教材。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各种合唱歌曲集、管弦乐谱、爵士乐谱以及音乐欣赏、音乐史、音乐创作和乐理等音乐理论书籍亦成为美国高中的教材。在部分学校音乐课上,采用Encore等教学软件的计算机作曲、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亦开展得如火如荼。

    1995年,美国政府立法,将艺术课确定为必修的“核心课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人认为艺术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美好情操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国家颁布了《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规定了艺术课的内容和目标。《标准音乐部分十分关注音乐与文化和历史的关系、重视音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情感体验、强调审美层次上的判断、选择、描述和批评。同时,《标准》对学生艺术技能、技巧亦有较高的要求。在此《标准》指导下编写的高中音乐教材仍然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基本类型却无外乎为“综合型”、“模块叠加型”、和“单一型”三种教材。所谓“综合型”就是分单元编写,每单元由不同的内容如欣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知识等综合而成;“模块叠加型”则是由若干单一内容的模块叠加起来的教材;而“单一型”教材则是整本书全为单一教学内容的教材。在美国,单一型高中音乐教材用得非常广泛。

()日本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而艺术教育亦不例外。1947年以后,日本全国统一采取六──三──三学制,教育的内容,也由文部省通过“学习指导要领”作为标准,以法律条文形式加以规定。全日本的音乐教育内容都是统一的,这一点与中国相似,而与美国和欧洲是不一样的。现今的日本高中音乐课属于艺术学科的一个部分,分为《音乐Ⅰ》、《音乐Ⅱ》、《音乐Ⅲ》,每科各为二学分,各科均为一学年的课程,每周为2课时。在开设普通课程的高中里,音乐与美术、工艺、书法同属于必选的艺术学科,每个学生必须从中选修一门课程。日本的高中音乐课还有一个发展趋势──即走向学科综合。现在音乐学科已经与体育和语文等相关学科进行综合教学实验,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对音乐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视,音乐教材分为歌唱教材、器乐教材、欣赏教材等。其中,歌唱教材又分为“民歌”、“艺术歌曲”、“器乐名曲填词歌曲”和“教育歌曲”等。所谓“教育歌曲”就是文部省组织词曲作家专门为中小学生创作的歌曲。在器乐教材里面,其一是用歌曲旋律改编的教材,其二是器乐曲改编的教材,其三是由作曲家专门创作的学生合奏曲。而欣赏教材则是教学目标,按作品时代的划分来选用各种器乐名曲,作品涉及到巴赫、亨德尔为中心的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派一直到德彪西的作品。

  当今日本高中的选修用教科书第一类为六种,第二类为四种,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民族性;二是具有系统性;三是具有很强的学习性与资料性;四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五是注意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六是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从教材的类型上看,与美国一样,基本上也是三种类型的教材并行。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的音乐教育体系受日本影响较深,其音乐教育方式、音乐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均与日本十分相似。但这两个国家与地区的教材都分别特别重视韩国民族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其教材形式以综合型为主。
  香港地区,其教育体制明显受英国模式的影响,高中音乐教材从内容上体现了一种“跨步性”模式,即一方面较重视欧洲传统音乐文化,一脚跨在西洋;但同时亦重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一脚跨在民族。香港的高中音乐教材的编写形式以“模块叠加型”为主,而每一模块又兼具综合性特点。

()欧洲
  欧洲的音乐教育非常活跃。高中音乐教育普遍受到重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德国在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英国则在1977年以来做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统一了课程标准,进一步确立了音乐学科的地位;法国自二次大战以来就进行了大幅度教育改革1969年的课程改革实行了“课时三分制”,把教学内容分为“工具性(包括数学和法语)、启蒙性(历史、地理、公民、道德、自然科学、人史科学与工艺、艺术)、体育等课程。高中音乐课程得到充分的重视。

欧洲国家普遍开设了高中音乐课。其教育模式与美国相似。在教材建设方面,德国较具有代表性。该国的音乐教材已不再是“教音乐的书”,教材内容逐渐从“教的内容”转变为“工作材料”,再也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指导。新教材一般都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音响资料”。常用的教材一是音乐理论类(含音乐欣赏),一是音乐实践类的(含合唱、合奏、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通俗音乐、计算机作曲等等)。教材的类型亦与美国相似,分为“单一型”、“综合型”和“模块叠加型”三种。

国内现行高中音乐学科及教材

()1996以前的高中音乐学科与教材
    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部分城市高中开设有音乐课,但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材,绝大多数地区高中没有艺术课程,此现象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中期。高中基本上成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断层。

()1996年至今的高中音乐学科与教材
    1996,由原国家教委体卫艺教司组织编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19977月正式公布),高中开设了艺术课(必修),课程名称为“艺术欣赏”,包含音乐、美术两科,总计68学时,音乐与美术各半。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别编写了高中音乐教科书(部分省区也编写了教材)。本文兹对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两套高中音乐教材进行简单比较研究。

1、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教材研究
  应该说这一本教材(全一册)是编得不错的,其优点可以简单概括为:

1)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大纲》的精神;

(2)结构清晰、版块合理、逻辑性较强;

(3)以音乐作品为载体,以音乐文化为线索、强调音乐体验、突出教学过程;

(4)选材精细,作品经典;

(5)注意民族性和时代感。

不过,这一本高中音乐教材也有其不足之处,如:

(1)部分标题架构不够准确、明晰或严谨、易产生误解(如第一单元、第七单元等)

(2)稍嫌面面俱到、重点不太突出(譬如应该突出音乐文化、音乐审美和音乐创造等)

(3)整体架构稍嫌传统。

2、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教材研究
这一本教材较有特点,其优点可以简单概括为:
(1)比较全面地体现《大纲》精神;

(2)体现了较强的教育创新意识,结构比较新颖;

(3)以音乐作品为载体,以情感性、风格性、融合性、社会性、审美性和音乐史为叙述脉络与线索,比较全面地展示了音乐艺术的整体面貌。

不足之处是:

1)音乐语言、体裁、表现形式、结构形式等叙述不够清晰;

(2)音乐风格的定位与叙述不太准确或理性;

(3)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直奔主题”,而对音乐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关注不够。

尽管有不足,但上述两套教材为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历史贡献。

()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
  艺术课进入高中这一历史性突破,是在素质教育目标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大背景下实现的,也是人们对美育功能认识深化的结果。2 000教育部调整高中教学计划,将“艺术欣赏”增为96学时,反映了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由于形势的发展非常迅速,高中音乐课仅局限于单纯欣赏教学的模式已趋落后,高中学生急需要参与音乐艺术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艺术理论的认识。于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了高中新课程体系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共同要求。
在课程性质上,《标准》将其定位于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

  在课程目标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同时,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价值方面,除延续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确认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价值外,增加了人生规划价值,这是与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相适应的。

  与过去高中开设的音乐欣赏课相比,“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最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结构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两个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设定了六个教学模块,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和“音乐与戏剧表演”。五个音乐实践类模块的设定是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一大进步。

文章录入:ludwig    责任编辑:ludwig 
  • 上一篇文章: 谈音乐教师的创造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