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站小学,原成都铁路局第二子弟小学。校园占地面积不足7000平方米,1300多名学生在此学习成长。若按硬件设施、生源、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来评判,北站小学只是成都市乃至全省极为普通的一所小学。2012年初,该校被评为“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日前,一场盛大的全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现场交流会在该校举行。《送别》、《茉莉花》、《司马光砸缸》一曲曲悠扬的经典民乐在学生的演绎下,渗出别样的韵味。200多名来自全省各市(州)的观摩人员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而参演的学生都是学校里最普通的孩子。
如此普通的一所学校何以成为全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观摩学习的对象?或许正因它的普通,才更具说服力。
用艺术唤醒学生的潜能
文艺汇演中,担任主持的是学校四年级一班的女生朱钰恒。演出结束后,原本不突出、不起眼儿的朱钰恒回到班里,俨然成了“明星”。她在舞台上的表现令同学和老师刮目相看。班上因此掀起一阵朗读潮,大家都盼着自己也有登台做主持人的机会。
朱钰恒的“成名”源于语文老师张瑶的发现一次,张瑶在组织学生朗诵课文时,听出朱钰恒的声音特别好听。汇演开始的前几天,老师们还在为定小主持人忙得团团忙。同时身为学校副校长的张瑶便推荐了朱钰恒,认为“她的声音条件极为合适”。
得知自己能够主持一场文艺汇演时,朱钰恒“十分高兴,也有点害羞”。这个平时文静缄默的女生没有任何主持经验。然而几天的突击训练后,她在台上落落大方的表现让所有人感到惊讶。
“朱钰恒变得自信了。”她的妈妈说,这次经历或许对她以后的生活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艺术能够激发、唤醒每个孩子的潜能,教会人更多彩的生活方式。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艺术志趣,为未来人生打下良好基础。”北站小学校长吴岚说,这也是学校倡导“以美、以艺术育人”的初衷和终极目标。
除了常规音体美教学,北站小学开发出一套艺术课程,如一二年级的舞蹈课,四五年级的竖笛课,三六年级的口琴课,器乐教学的覆盖面达到100%。学校还积极开发舞蹈课程校本教材,并坚持在一年级每周开设3节音乐课,专门抽出一节进行舞蹈训练。
从去年开始,该校的每位学生要参加两门特殊的考试:音乐和美术的笔试。音乐老师谢琳说:“考试并不是用分数来衡量学生艺术课的学习成果,而是借此丰富其艺术修养。”
合唱队、舞蹈社、竖笛乐团、五彩画社,北站小学艺术类社团吸纳了近500名学生。每年的艺术节、毕业典礼就成了“小艺术家”们大展身手的舞台。吴岚兴奋地告诉记者,学生阳光自信的精神面貌让人看到了艺术带来的改变。
合唱带来的心灵成长
在北站小学众多的艺术教育特色中,最为突出的是合唱。2009年,北站小学“小百灵”合唱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家·爱歌唱祖国”成都大型演唱会中大放异彩,其合唱曲目《歌唱祖国》、《国家》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小百灵”合唱团、“乐乐”合唱团,以及男声小合唱等艺术团体在省、市、区级比赛上屡获佳绩。
四年级一班的张钦元是学校男声小合唱队低声部的一名“唱将”,因为老师的发现与鼓励,张钦元对合唱愈发喜爱,甚至不亚于男孩最爱的模拟遥控赛车。“玩赛车和唱歌都能让我高兴,觉得自己很有信心。”张钦元说。
张瑶说,这学期语文课学到《西门豹》这篇文章,张钦元主动将它改编成课本剧,拉着同学一起排演。张瑶说:“原来不怎么爱动的孩子活跃起来了,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越来越多!”
北站小学的合唱团是全员参与制。除了社团性质的合唱团体,更多的合唱活动依赖于班级开展。五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管红英介绍,每周有两天下午的预备铃打响后,每个班的孩子都会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大合唱。每逢元旦,学校会举办一场新年音乐会,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展示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那一刻,“每个人就是一名"小艺术家"”。
现在,管红英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中插入背景音乐,班上学生会对音乐“评头论足”:“管老师,我觉得这段音乐不适合这篇课文,换一个更好。”听到这样的意见,管红英很高兴,“他们有了对艺术的自我鉴别力,以及敢于表达的自信。”
“合唱不仅是艺术的熏陶,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学生懂得了团体协作。合唱或是排演节目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红英认为,合唱潜移默化地启迪了学生心灵的成长。
给教师拓展另一片天地
因为要组织好班级的合唱,班主任就必须成为了解音乐的人。管红英是一个地道的文科生,业余时间大都用来读书或写文章。自从合唱成为学校全员性的活动后,她开始接触音乐,走进“莫扎特、贝多芬的世界”。 管红英说:“生活像是打开了另一片高雅的天地。现在,全家都跟着我一起接受音乐熏陶,感觉很好。”
吴岚介绍,每个月北站小学会对班主任进行一次艺术培训,每学期也会组织班主任的才艺展示,“引领教师的自我发展,激发他们对艺术教育的热情。”
作为北站小学唯一专职音乐教师,承担全校千余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同时兼顾校合唱队的指导、训练,谢琳的工作量很大。看到谢琳对艺术教育忘我投入,丈夫曾经这样问她:“你一个小学音乐教师,能培养出一个艺术家吗?”谢琳回答:“不能,我培养不出大师,但我能让孩子们快乐。”
谢琳说,自己刚刚成为一名音乐老师时,完全一副“学院派”作风上课一板一眼,完全照着在师范学校学来的做。“真正进课堂,面对活泼的孩子们时,情形完全不一样。我必须从头来。”因此,谢琳的教学过程一直充满新鲜。“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但是在接触艺术、传播艺术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满足与快乐,觉得生活很美好。”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艺术让人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只是一所普通的学校,校园里是普通的师生,可是因为艺术的存在,他们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光彩!”吴岚说着,满怀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