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
|
||||||
广东“咸水歌”飞进校园 | ||||||
作者:陈潇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13 | ||||||
凤翔小学咸水歌班成员在训练中 “种菜人仔品种多,种得青菜上市一箩箩,今日市道好心舒畅,市道唔好头大过箱……”66岁的阿婆黄福彩用咸水歌的调,即兴将清早卖菜的心情随口唱来。作为会唱咸水歌的顺德人,她在娱乐之余,跟凤翔小学的音乐老师苏航一起教孩子们唱咸水歌,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将咸水歌永远唱下去。今年4月份,凤翔小学凭借咸水歌成为顺德区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之一。 顺德女子半世的歌咏 咸水歌是疍家人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早在明末清初就很流行。黄福彩虽然不是“疍家人”,但是一次偶然的学习,却让她和咸水歌结下半世的情缘。 小时候,黄福彩经常跟着父亲到番禺阿叔家玩,除了玩耍,女孩也会跟着大人下地干活,于是十五六岁的黄福彩在田间认识了从中山嫁到顺德的“六婶”。 “六婶每次在田里干活的时候总会唱歌,调子很美,而且歌词都不一样”,黄福彩后来知道,六婶唱的歌叫“咸水歌”。 细心的姑娘开始把每次六婶唱歌的曲调记在心里,回家后自己慢慢琢磨,有机会去番禺阿叔家,黄福彩也会专门去找到六婶,跟着她学不同的咸水歌调。“那时候几个从中山嫁过来的女子个个都会唱咸水歌,学着学着就会了”,黄福彩说。 渐渐地,田间多了一个声音朗朗、唱着咸水歌的少女,劳作间歇时,她会在众人的鼓励下来个即兴演唱,或者跟着一起唱歌的阿姐来个对唱。这一唱,就唱了半个世纪。 普通笔记本的8年传歌 时光一晃50年,如今黄福彩儿孙满堂。 因为咸水歌唱得好,她和一起会唱的几个姐妹经常被请去给大家唱歌。一群六十多岁的老人家,平时不会常聚在一起,但是只要通知有演出,她们都会互打电话通知对方,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集合,给大家表演。上场时,个个默契十足。 黄福彩每天6-7点都会去市场卖菜,“以前卖菜时,我都会给买菜的人唱上一段”,黄福彩笑着说,自家院子的菜,不为生计就是老有所乐。 在家里黄福彩也会唱给孩子们听,想要孩子们学学,可是四个儿子,没一个人愿意跟她学。“我也想教孙女唱,可孩子不喜欢听这些歌,他们喜欢听流行歌曲”,黄福彩说。 但是孩子们和老伴却都很支持她唱,支持她跟其他会唱的姐妹一起去唱。大孙女陈嘉敏从四年级时开始帮奶奶记录咸水歌词,如今陈嘉敏已是高三学生,准备上大学。 一本普通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黄福彩唱的咸水歌歌词,在一排排歌词上面还写着歌名“古人”、“民歌”“对花歌”……黄福彩不会写字不识谱,会看一些字,“这些都是我唱一句,孙女帮我写一句记下来的”。她说,就是想把这些歌词记下来,留给后面想学的人。 音乐老师的发现和担忧 或许没有苏航的发现,黄福彩的咸水歌可能就会限于一个笔记本、一群唱歌的姐妹们和几次外出表演的范围了。 2006年10月,任职于凤翔小学的音乐教师苏航接到顺德区教育局的通知,让各个学校收集乡土文化资料,而一次偶然,让她听到了咸水歌,于是,便开始了和黄福彩的5年接触。 “我当时路过新滘听到几个阿婆表演咸水歌,她们当时唱歌的音调,还有表演时的表情,吸引我停下脚步”,苏航说对于咸水歌由开始的不知道,到后来的了解,发现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在传承上几乎出现断链“现在唱这些歌的就是像黄阿姨这样的六十多岁的人,70、80后几乎没有人会唱这些歌”。 借着教育要发展传统文化的契机,苏航决定将咸水歌带到校园,让孩子们学习传承。 苏航开始查找关于咸水歌的记载和歌曲。“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歌曲中能长知识,能玩耍”,苏航说。2009年被选去参加香港传统文化演出比赛的歌曲《对花歌》,苏航解释,从这首歌曲中,孩子们知道什么时候插秧苗,棉花杆有多高。 合唱班孩子们的接力 一架摄影机,一个录音机,黄福彩站在摄像机镜头前唱,苏航在旁边记下调子和歌词。 这只是苏航做的第一步,她还要将刚才没听清的部分重新再听,填写成一首完整的歌,确定歌曲是对唱还是独唱或是小组唱。“听完黄阿姨唱完后,回去我要一句句唱,对着字唱,还要对调对节拍”,苏航说,在教孩子唱之前,她要先把自己搞定。 做成音乐需要伴奏,而一分钟的伴奏请外面音乐室做至少要一千元,苏航会先去请老年中心的老人家先用民乐现场伴奏,拉二胡不断尝试,“同首咸水歌在后期制作中,是再次升华、二次再编排的过程”,苏航将歌曲做好,再教给学校合唱班的三十多个孩子学。 学校每天下午4点40分到5点10分是合唱班排练的时间,学校5楼的音乐教室里一群孩子跟着苏畅的琴声不断练习。 来自外地的郭雅茜说,每天学一点都会回家唱给妈妈听,“妈妈说我学咸水歌后白话水平都提高了”,而作为合唱班里仅有几个男孩之一的张为凯说,“我学唱咸水歌,以后可以传给后代”。刚上二年级的陈曼这个学期才被选进合唱班,苏航说,进合唱班的孩子都要考试,不仅要听孩子的声音还要看孩子的表现力,因为咸水歌不仅是歌调,还需要表情。 陈曼说,“没几个人会唱咸水歌”,所以她和合唱班的同学都觉得学唱咸水歌很自豪。 从2007年开始至今,凤翔小学合唱班的音乐教室已经教出很多批学生唱会了咸水歌,有正在学的,也有毕业离开学校的,而今年凤翔小学也因为咸水歌被顺德区评选为顺德区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 ■ 专家问答 “咸水歌是地方民歌,需要传承” (受访者张永锡,龙江镇文联副主席,民俗学研究工作者): 南都记者:咸水歌与粤剧、民歌是否能融合呢? 张永锡:当然可以,其实粤剧中有很多都是用咸水歌的方式歌唱的,比如唱容山姑娘、快乐劳动一类的粤剧,都是用咸水歌的方式传唱。 南都记者:咸水歌是否适合小学生唱? 张永锡:这些不存在适不适合的问题,主要还是调子,像咸水歌,它很多调子都是基本相通的,只要它歌词健康了,就是适合孩子们唱的健康歌曲。而且青年人,声音辽远,唱起咸水歌会更加富有歌声的饱满性。 南都记者:咸水歌这类的歌曲该如何传承? 张永锡: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课程教给学生唱,政府也可以成立一些专门的机构将其作记录做保留,毕竟它还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咸水歌是岭南传承了几百年的文化,有传承价值的。 “如果能够在学校传播就更好” (受访者舒翔,顺德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南都记者:咸水歌对“传统文化”和“市井文化”如何取舍? 舒翔:以前的咸水歌,因为是人们随口唱出,所以带有浓厚的口语化色彩,没有固定乐谱,也没有任何规则,可以唱,也可以用中间夹杂道白的说唱形式。我们要传承的咸水歌主要指传承其唱法演绎的传统,在内容上,我们要用现代文化的方式将其发展开来,和现代文明相结合。 南都记者:咸水歌这类的歌曲该如何传承? 舒翔:现在很多都是通过老人传唱等一些宣传方式来传承,如果能够在学校传播就更好,而且可以运用很多种手法。运用当代好的诗歌、一些好的词曲将咸水歌进行演绎,就会将两者结合得更好。 ■ 名词解释 ●咸水歌 咸水歌是疍家人(渔民)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清人屈翁山的《广东新语·诗语》中记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可见咸水歌早在明末清初就很流行。目前“咸水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咸水歌又称“白话渔歌”,“咸水叹”、“叹 哥 兄 ”、“ 叹 姑妹”,主要流传于中山、斗门、番禺、顺德、东莞、台山、珠海及广州等地。此外,广东沿海其他地区如阳江、电白及香港长洲岛,澳门等地有与“正宗”咸水歌曲调相近的渔歌。上述这些地区长期同大海的咸水打交道,咸水歌之得名即与此有关。 中山咸水歌,坦洲最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仍然保留着传统唱法。 咸水歌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单乐段,或由四个乐句组成复乐段。有独唱,对唱等形式,而以后者为主。对唱采用男女互答形式,问答双方的曲式结构是一样的。(记者陈潇)
|
||||||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