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组图]破茧化蝶 愿一路展翅飞            【字体:
破茧化蝶 愿一路展翅飞
作者:杨建国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3

 


《蝶》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国产音乐剧《蝶》中的“火中化蝶”

    国产音乐剧《蝶》在进行了东莞、北京、哈尔滨等地的演出后,16日至20日将来沪上演。这部历时3年打造的音乐剧,声称是“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音乐剧”,还“重金引进”外国专家制作。从剧组提供的一些影像资料看,该剧经历了“破茧成蝶”的痛苦经历,如今能展翅起飞确实不易。但刚刚成形的《蝶》就四处巡演,它娇嫩的翅膀是否经受得了演出市场的考验呢?
   
担心1  能否达标
   
    音乐剧从陆续引进到本土作品的诞生,在中国形成了一股潮流。但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的原创音乐剧仍处于学习甚至模仿阶段。因此,为了打造一部“世界级”的作品,《蝶》引进了一批外国音乐剧涉足者参与制作团队。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制作理念,马上引起了激烈的冲突。加拿大“剧本医生”吉昂·巴尔伯在加入剧组之后,认为《蝶》更像歌剧,提出要对剧本大刀阔斧删简的意见。而中方编剧、作曲却认为这部音乐剧要有哲理,要重视内容。针锋相对的争论甚至一度导致剧组陷入僵持的境地。当大家重新统一认识之后,排练厅重新恢复了热气腾腾的场面。但是,这位“剧本医生”已与剧组达成了“3分钟如果不能抓住观众,7分钟没有出现视听高潮,15分钟无法令观众震撼,就不是好音乐剧”的共识,那么,《蝶》在上海演出时的效果会达标吗?
   
担心2  能否“火爆”
   
    《蝶》在制作过程中引进了5个国家的音乐剧专家,其中,几位参与过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制作的专家尤为引人注目,这使得《蝶》的演员也大多衣衫褴褛,舞台风格也比较阴郁。上海的音乐剧爱好者都知道,在上海,几乎所有来自伦敦和纽约的音乐剧,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利润,只有《巴黎圣母院》的上海站演出票房不尽如人意,所以,也让不少人为《蝶》在上海演出的票房命运担心。
   
    据有关人士介绍,音乐剧《蝶》确实与过去人们看到的国产音乐剧不同,舞台气派较大,演员也很投入,属于大制作,但剧情较费解,音乐也有似曾相识之感。在一些音乐剧网站的讨论中,不少爱好者除了表示对演职人员执着追求的热情赞赏外,对该剧的戏剧结构、人物设置和音乐都提出了不同意见,甚至还有争论。有人担忧,该剧在上海演出时,是否会出现制作方所期待的“火爆场面”?
   
担心3  世界巡演
   
    在制作的同时,《蝶》出品方成立了演员剧团、建立了排练基地,看得出,这支音乐剧团队把发展目光放得很远。不过,制作机制的完善,并非意味着良性运营机制的形成。伦敦和纽约两大音乐剧阵营打造的新作品,刚刚诞生一般都安排在当地驻场演出。巡演意味着必须支付比驻场更高的成本和风险,只有当音乐剧形成品牌,并且积累广泛的观众群,才敢复制版本谨慎出动。
   
    《蝶》近半年来,已南北往返多次,庞大的道具装置和100多名演职人员队伍,开销非一般的剧组能承担。制作人李盾昨在接受采访时称,该剧已投入6000多万元。近日,这部中文音乐剧已宣告开始进行世界巡演。演艺界的人士心里都明白,中国的舞台作品目前还很难进入国外主流演艺市场,《蝶》如为了再创“第一”而大胆地闯荡世界,不能不使人产生担忧。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福建省陶埙陶笛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