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上海市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            【字体:
上海市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
作者:上海市教…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3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车前草 推荐

  中小学音乐是学校实施美育、普及音乐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课程,对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本市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要以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执行音乐课程标准为契机,认真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的精神,按照新的音乐课程理念,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加强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音乐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推动音乐教学改革。为进一步提高本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确立以审美为核心,从培育音乐情感与价值观、体验审美过程与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整合来确立教学目标。音乐教学要从目标开始着力改变只重视知识教学与技能练习的倾向,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表现、创造等音乐活动,充分感受音乐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增强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培养音乐兴趣,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素养。要充分利用音乐学科所拥有的民间民族艺术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落实“两纲”的教育,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有机结合,并在相关的教学环节中贯彻。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与针对性。要遵循音乐学习心理的一般规律,既注重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又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既注重音乐本体的基础要求,又要关注课程的人文价值。教学目标制定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和不同资源进行整体优化。欣赏与唱歌为主的教学,要特别强调对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理解与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对器乐演奏实践为主的教学,则着重对学生音乐基本技能方法和合作意识等培养。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操作性与层次性。要清晰地阐明目标的具体内容及其达成度,同时要两者有机结合,提出合理的措施及可操作的保障。对小学低年级的《唱游》课程及中、高年级和初中六、七年级的《音乐》课程,要针对各阶段的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的学习要求,制定相应合理的目标要求,注意各阶段的层层递进及不同类型课程的功能特征,而使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以及“三维目标”的整体统一。
 
 二.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支持学生选择学习
  教材是最基本的音乐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教材(包括课本、音像等)系统资源,正确把握音乐教科书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通过感知、表现、鉴赏、创造四个内容要求,设计音乐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必须体现普及性,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首先要注意加强基础性,体现多元化,提供学生丰富而多样化的音乐学习经历,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要注意“抓住主线、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处理思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要注意运用好音乐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与创造活动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把过去单纯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练习,转变为在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教学内容应首先突出音乐本体的重点,然后有计划地拓展一些舞蹈、戏曲、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文学、历史的相关内容,拓宽学生艺术文化视野,了解古今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要帮助学生以多种方式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参与多种音乐学习。拓展性学习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支持学生充分展现其个性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实施国家课程,充实教学内容,开发校本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和尽可能丰富的音乐素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结合附近社区的资源特色,大力发掘民间文化资源,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还要精选促进健康、体现和谐的生命环境的音乐曲目引进教学内容,落实“两纲”的精神。
  教学内容必须体现层次和项目上的差异性。要尊重学生对音乐学习所存在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程度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在音乐演绎和创造上的不同表现。因此,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音乐个性与意愿,准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允许学生在歌唱、奏乐、舞蹈等方面培养不同的兴趣,发挥不同特长。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层次的音乐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空,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开发。学校和教师还要为学生开展音乐探究性学习创造资源条件与参考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选择或编写音乐学科探究性学习资料包,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设音乐教学网站或网页,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听”“动”互补、师生互动,改进、创新教学模式
  尊重音乐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模式。要根据音乐体验由感知客观音响到作出主观反应的学习规律,切实改变音乐学习中只听不动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借助学生的肢体语言——动作,来体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实现音乐听觉与动觉的互补,使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活泼,并有效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动觉幅度及对音乐演绎的层次差异,根据学生对音乐理解程度的提高,以及在年龄上的心理特征,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优化的设计和必要的调整。
  提倡教学民主,增强师生互动。要根据音乐教学发展的时代趋势,注意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传统模式,体现尊重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动和民主交流为特征,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主动表现自我,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和能力,促使教学模式有所发展和创新。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刻意把学生引到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中,应使音乐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注意生成。教学中,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具的使用等,均应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要知心知情,提倡教师与学生同学、同乐、同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人性化教学环境中,实现情感沟通和教学相长。
  
四.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根据音乐学习特点,完善学生学习方式。要充分重视音乐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觉和自我体验的客观规律,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益。
  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对识谱教学,注意让学生从模仿切入,从听辨中找出旋律重复与发展的规律,进行自主学唱;对唱歌教学,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歌曲情绪;对欣赏教学,注意让学生用自己最善于表达的方式演绎作品。同时,各项学习活动的展开和学习方式的选择,要从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主动学习音乐。
  要重视在音乐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培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提倡合作学习,强调在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中,让学生来分享和获得对艺术美的体验,通过学习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他们进入动情歌唱、热情演奏、激情舞蹈、真情表演的境界,从中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促进身心愉悦和心智发展。要从学生学习音乐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发掘一些探究的课题,让学生体验音乐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求指导,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查、收集、整理信息,学习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自己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要体现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学习,要紧扣内容主题,不能流于形式。小学低年级阶段可借助音画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感知、体验音乐;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开展对音乐的探究性学习。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改革音乐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的评价方式。要把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得终身音乐学习能力、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成为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拓展自主学习的时空平台。
 
 五.更新学习练习体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建立实践与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音乐学习练习体系。音乐的实践与创造活动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练习的基本方式。要让学生投身于“听、动、演、赏、创”等音乐学习的综合实践,注意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挖掘与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
  设计音乐的学习练习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有针对性地调整。如:小学低年级阶段,可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感知音的长短、强弱、快慢、高低;能用唱名唱准基本音高;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奏乐和用音乐基本语汇表演歌舞;较能流畅地背唱若干喜爱的歌曲。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学习有音高的课堂常用乐器(口琴、口风琴、竖笛等);乐谱学习由体验听唱逐步到掌握视唱,学习多声部节奏和多声部合唱。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创造活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它应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即兴创造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火花”和“亮点”,切忌用“标准答案”来统一共识。要让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他们自主、自信地表现音乐创造条件,搭设多种平台。
  学生的音乐创作练习要注意同专业创作的区别。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收集音乐创作必需的素材和积累创作的有关经验;教师既要指导,又要兼顾不束缚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交流获得的创作成果。要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激励学生敢于创造,帮助学生学会创造,以此来达到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与表现能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他们的全脑开发。
  
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实施多元综合评价
  针对课程目标实施多元的综合评价。音乐教学评价要改变以往停留于只检查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偏向,要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音乐教学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应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目标为对照,提倡民主、开放和多元,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力求全面客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使用好《学生成长记录册》,完善音乐学习的“档案袋评价”。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要逐步建立学生音乐学习的档案袋。把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参与合作的态度,不同方式的演唱、演奏、舞蹈和律动表演能力,即兴创造、有目的创作成果等都记如实录在案。体现“档案袋评价”精神的《学生成长记录册》主要由学生自己记录、也可以包括同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信息、教师的观察和音乐成果的展现记录等。同时,还可列入学生的音乐特长、特色,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评价实施必须发挥激励功能,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认真探索“质性评定”的操作性,全面和科学地体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价值,以评价来引导并规范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使音乐学科的学习评价更有序、有效地促进学校音乐教学的改革。
  
七.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培育学校音乐特色
  根据音乐学科的教学需要,学校要配备音乐专用教室,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房、欣赏室、器乐室等。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配备好音响器材、教学仪器、常用课堂乐器和各种教学软件。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学开放性的新特点,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一些学生熟悉的具有生活情景的音乐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学习音乐,体验、理解和感悟音乐的现实价值。
为保障音乐课堂教学有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将之结合于教学设计之中。有条件的学校及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本校实际投入学校的音乐拓展型课程建设,使学校音乐课程和音乐教育特色逐步形成,为改革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提供资源支持。
  表现美和创造美,促进身心愉悦和心智发展。要从学生学习音乐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发掘一些探究的课题,让学生体验音乐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求指导,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查、收集、整理信息,学习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自己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淮北市举办2007安徽省皖北片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音乐学科教师培训会

  • 下一篇文章: 河北音乐教育类学子从教能力大赛报道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