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古藤 推荐
几十年前传唱的儿童歌曲至今还是孩子们的首选,这是喜是忧?当一些娱乐明星为一夜成名而欢乐时,却有老艺术家为生活而烦恼,这该与不该?这“一少一老”发生在文化领域的现象,引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深思并纷纷提案,呼吁要重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推进先进文化的建设。 创作有时代意义的新儿歌 身为中福会副主席的许德馨委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眼下,如果有人问少年儿童喜欢哪些歌曲?他们大多会回答《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而当问起喜欢的儿童歌曲有哪些时,则大多会回答《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分钱》等在几十年前曾广泛传唱的儿童歌曲。她认为,这突显出了我国在优秀儿歌创作方面的苍白。 上海市妇联在去年所作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当今儿童最喜欢的三种歌曲形式依次为流行歌曲(98%)、影视歌曲(86%)、网络歌曲(80%),许德馨委员说,这些歌曲让儿童过早的成人化,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许德馨委员:建议文化部成立儿童歌曲创作基金,为优秀儿童歌曲创作提供资金支持;激励优秀音乐人才、民间艺人投身儿童歌曲创作;选择学生喜欢的新近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进教材,少儿电视、广播节目应定期教唱健康向上的优秀儿童歌曲,网上传唱优秀儿童歌曲,出版儿童歌曲专刊及音像,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接受新的优秀儿歌。 死后竖碑不如活时厚待 成就卓著、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常被人称之为“国之瑰宝”,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如今却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困难。身为著名电视主持人的叶惠贤委员列举了近几年相继故世的部分电影表演艺术家在晚年的生活、医疗和政治待遇方面与其艺术贡献不相匹配的现象,指出当一些娱乐明星被狂热追求、大肆炒作之时,一批老一辈艺术家却渐渐被人们遗忘。 叶惠贤委员:“死后竖碑不如活时厚待”。建议在文艺界设立国家荣典制度(相当于国家级艺术终身成就奖),由文化部代表国家向在艺术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标志性人士颁奖;为老艺术家设立基金会,提高老艺术家的生活、医疗保障水平,帮助老艺术家增强抵御突发性风险的能力;给予老艺术家更多人文关怀,成立“老艺术家之家”,为他们提供一个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发挥余热的平台,也可聘请一批老艺术家指导协调新中国文艺史志的编修工作,尽量延长他们的艺术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