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图文]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讲座            【字体:
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讲座
作者:马志琼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4
    2006年 8月29日下午,金城大剧院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

    这位客人,就是大家熟悉的李岚清同志。

    “阳光明媚春风吹,大地一片青翠,今日幼苗未来绿荫,桃李满园源自蓓蕾……”伴随着兰州大学合唱团一曲由李岚清作词、作曲的《蓓蕾之歌》的优美旋律,一场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专题讲座开始了。

                                                    

    
    宽敞的主席台上,流动的音符镶嵌在巨大的天幕上,上千个座位的观众席早已被兰州大学和兄弟院校的师生们坐得满满当当,训练有素的乐队和合唱团“整装”待命,台侧放着一架黑色的三角钢琴———在这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李岚清开始了他亲切、风趣、高雅的演讲。

    音符在剧场轻轻飘荡,琴声在心间缓缓流淌。沉浸在音乐王国里的听众,仿佛忘记了置身何处,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退休生活的“八字秘诀”两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卓越政绩,让李岚清深得民众的赞誉,人们对他退休之后的生活也很感兴趣。李岚清很“照顾”大家的情绪:“每次都有人问我退休之后习惯吗?都在干什么?我是‘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不涉政务’。对我来说,退休后的生活,其实就是换了一张日程表,除了内容不一样,时间的安排仍然是非常紧凑和充实的。简单地说,就是八个字:健身、健脑、读书、写书。”

    “对一个退休的老头子来讲,健身健脑是第一位的。”怎样健身健脑?李岚清说他有四个“传统项目”:一是打网球,二是游泳,三是打桥牌,四是学篆刻。他说他打了20年网球,从小就喜欢游泳,高中时代就爱打桥牌,而学篆刻则是从71岁开始的,自称“江南老童生”。他特别向听众推荐打桥牌,说“打桥牌的人脑子不糊涂”。

    儒雅、风趣、博学和睿智,是李岚清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来自于他的读书和写作生活。他说:“过去是为工作需要而读书,现在是为兴趣而读书,以前有些好书错过了没读,现在我要想办法补回来。”读书,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厚积而薄发,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广泛的涉猎,引发了他的写书热情,也奠定了他写书的根底。2003年10月,他出版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10个月后,又出版了《李岚清音乐笔谈》。这部倾心8年完成的作品,刚一问世,就引来好评如潮,上了各大书店的排行榜。

    “八字秘诀”,让李岚清保持了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他自己编了一个顺口溜,说锻炼身体的好处是:“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既省医药费,又益全社会。”

    音乐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李岚清的个人魅力,缘于他对音乐的热爱和造诣。具有丰富阅历的他,深知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教育的巨大“魔力”。

    他说,我们的学生考试能力都很强,但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修养比较欠缺,在我们的教育中,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一直比较薄弱。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美育教育已被写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畴。

    音乐是开启人生大门的钥匙,可以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第一首钢琴曲是谁创作的?”

    “是语言学家赵元任。他大学读的是数学和物理,后来获得的是哲学博士学位,还在清华大学教授心理学等课程,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但音乐创作活动伴着他的一生。”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是谁创作的?”

    “是地质学家李四光。他在法国留学时,就创作了小提琴曲《行路难》。”李岚清说,是音乐,让李四光有了敢于怀疑前人的思维。

    “中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写过《科学的艺术和艺术的科学》一书。他的夫人是音乐教授,他们夫妇间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袁隆平经常戴个草帽,挽着裤腿在土地上搞科研,看起来像个老农民,但他却会拉小提琴,而且在人民大会堂表演过。”

    李政道在清华大学作物理与绘画的报告,让国画大师黄胄茅塞顿开;爱因斯坦和量子论的奠基人普朗克,经常联袂演奏小提琴和钢琴;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大学学的是爵士乐,后来才改学经济学……

    这些都说明了音乐的巨大力量。李岚清说,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要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是不可能的。

    有人问他对通俗流行音乐的看法,李岚清说:“我并不反对当代青年人喜欢通俗流行音乐,但我认为那只是‘快餐’、‘零食’,真正想把自己培养为高素质的青年,只吃‘快餐’和‘零食’是不够的,还必须吃足够的‘主食’,那就是高雅音乐或者经典音乐。”

    音乐是精神食粮。李岚清说,我现在到处“煽风点火”,煽音乐之风,点音乐之火,我要像冼星海那样,推广音乐,让中国音乐化。

    话音刚落,听众席上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音乐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叫我如何不想他》、《思乡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一曲曲优美的乐章,像清澈的流水,在金城大剧院里静静地流淌着;而同时撞击大家心灵的,还有那一件件关于音乐与外交的故事。

    “音乐是世界语,是通用的。音乐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语言无法代替的,可以弥合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分歧。”

    前些年,李岚清同志因国务活动访问过不少国家。他的亲身体验是:加一点文化艺术的内容,可以使沟通变得更容易、更有效果。

    他说起了法国总统希拉克。他们每次会见,都会谈得“刹不住车”,经常超过规定的时间。希拉克对他谈中国文化,他对希拉克谈法国文化。李岚清说,他写了一本音乐的书,大家不“理解”,希拉克还要写一部电影呢,名字就叫《李白》。他说:“我期待着能早日看到这部法国电影,看看作为法国人的希拉克总统眼中的李白是个什么样子。我想,可能会比我们中国人眼中的李白更加浪漫吧。”

    他说起了挪威的一位贸易大臣。1995年出访挪威的一次晚宴上,李岚清在致答谢词时“顺便”提到了易卜生的剧作和格里格的音乐,没想到那位大臣带头鼓掌,高兴地说:太好啦,想不到中国朋友也这样喜欢他们。并告诉李岚清,在挪威,可以批评任何人,但绝对不能说这两位大师的坏话,否则挪威人就要和你翻脸。后来,这位大臣还临时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亲自陪同李岚清访问了格里格的故乡。

    他说起了莫斯科申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创造一个良好的申奥氛围,我国申奥代表团希望得到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的帮忙。这位市长也是个音乐爱好者,在乐队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乐曲时,市长问李岚清会不会唱这首歌,李岚清说会唱四段,市长惊奇地说:“现在俄罗斯的专业演员也只会唱两段,能唱四段的,也就我们俩了。”并和李岚清一起用俄文演唱了这首歌,宴会气氛顿时变得友好热烈。卢日科夫很痛快地答应了代表团的请求,为我国在莫斯科的申奥活动提供了友好的帮助。

    这些美谈,无不展现着音乐的无穷魅力。李岚清说,现在已有研究表明,音乐蕴含着人类能够共同感知的“感情代码”,正如莎士比亚所讲:“音乐是整个宇宙和谐的守护神。”

    李岚清动情的讲述,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八年打磨一部关于经典音乐的“小人书”

    很多人都看过《李岚清音乐笔谈》。这部35万字的著作,由音乐家传略、作者札记、作品选介、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四部分组成,以亲切朴素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陈述了50位欧洲经典音乐大师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欧洲经典音乐300年的历史。

    为了写这本书,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许多笔记。书中的70余幅绘图,惟妙惟肖;书中的资料照片,十分珍贵;加上附带的一张光盘,欣赏起来十分方便。

    在兰州的大小书店里,这部书一直热销着。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李岚清告诉大家:“开展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引起大家对经典音乐的兴趣。在这方面,专业音乐工作者做了不少努力,也写了不少书,对普及经典音乐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写的书往往比较专业,一般人不易看懂。”于是,在1996年,李岚清就萌发了一个念头:退休后一定要从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角度,写一本大家都能看得懂,又能引起音乐兴趣的书。

    李岚清有个习惯:想好了的事,就动手做起来。做出写书的决定后,他就开始广泛收集图片、书籍、文献等资料,并利用在北戴河暑期办公期间抽空做读书笔记。2003年春退休后,他就集中精力写作《音乐笔谈》,前后整整用了8年时间。

    他对音乐的理解、体会和感悟,以及他深刻的思想、深厚的修养、丰富的人生和执著的艺术情怀,都深藏在字里行间,力透纸背,把无比丰富的信息传递到读者的心上。

    这是一部博大的书,一部可以和心灵对话的书。

    但李岚清却说:“我写的只是一本普及音乐的‘小人书’,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大家读了以后对经典音乐有所了解,进而产生兴趣,也就是为读者成为经典音乐爱好者搭一座桥,至于过了这个桥,对音乐有了兴趣,想进一步深入,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为了《音乐笔谈》这本书,仅资料图片他就收集了1万多张,而最后的筛选,真是沙里淘金,工作量太大太大了。

    8年的心血换来一部自称“小人书”的《音乐笔谈》,加上《教育访谈录》的稿费,他全部捐献给了共和国的教育事业。

    让文字在石头上轻歌曼舞在《李岚清音乐笔谈》的封面上,印有他刻制的第一方印:爱乐。尽管他71岁才开始学篆刻,但现在已治印百方,“小有成就”。

    当投影仪把一方方篆印投射到大屏幕上时,大家都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一切艺术都是同源的,都是心灵的投影,音乐和篆刻一样。

    李岚清治印,音乐给了他许多灵感。

    他为自己喜爱的音乐大师刻下了一方方精致的印章。李叔同推崇贝多芬,称之为“乐圣”。李岚清很喜欢莫扎特,称之为“乐仙”。于是就有了《乐仙》和《莫扎特》两方篆印。他将《乐仙》中的“乐”字刻成一个乐谱架的形状,把“仙”字刻成五线谱,“莫扎特”三个字则由音符和琴键组成,精妙的创意,仿佛文字在石头上轻歌曼舞。

    音乐素养和创造力的关系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李岚清还专门为邓小平同志刻下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和《科教后勤部部长邓小平》两方印章。他动情地说:“小平同志一生担任过很多领导职务,都有党和国家‘授印’为证。而我刻的这两方印,一是党和人民对他的尊称;另一则是他‘自封’的。改革开放初期,科技、教育事业相对落后,小平同志自愿为科教事业奔走,甘当‘科技教育事业的后勤部长’。我们要以小平同志为楷模,做好‘科技教育的后勤处长’、‘后勤科长’,为科教事业服好务。”

    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我们现在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维护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位学子的责任。”

    掌声又一次响起,热烈真诚,经久不息。这掌声,是对一个74岁老人、对一首激荡人心的生命之歌最崇高、最真诚的敬意。

    和这位有着乐观、热情、赤诚、年轻的心的老人三小时的“亲密接触”,让大家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和这位博学、儒雅、亲和、睿智的长者面对面的心灵对话,让大家享受了一场难得的艺术盛宴。

    演讲结束了,大家从座位上站起来,长时间地热烈鼓掌,不愿离去。李岚清也多次离开座位,向大家抱拳致意。

    这场与音乐艺术的独特约会,让人终生难忘。(记者马志琼)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维也纳金色大厅完美演绎民族合唱,洪啸网友倾情参与

  • 下一篇文章: 音乐能治孩子的“多动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