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图文]唱响"川江号子" 9旬老人和一份文化遗产            【字体:
唱响"川江号子" 9旬老人和一份文化遗产
作者:陈显涪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30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追风 推荐

2006年05月29日 重庆日报 陈显涪报道

图为陈帮贵在教学生们唱“川江号子

  泡泡水、漩漩水、卧漕水、急流水……他的“川江号子”唱得惊天动地,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音乐狂澜。如果不是记者就在现场,很难相信这些音符出自一个90岁的老人之口。

   “川江号子”的代表人

    陈帮贵,1916年10月26日生于綦江县一个贫困山村。出生之时便失去了生父,12岁时母亲也病逝,于是流落重庆江边,为了生活当上了船工。从此,他推船、拉纤,过上了与波涛和江风为伴的艰难生活。终年只有一块遮羞布护身的陈帮贵特别喜欢船工号子,这种集戏曲、民间小调、曲艺为一体的音乐文化不啻是船工心灵的呼喊。当时行船走水,全凭船工号子发号施令,陈帮贵废寝忘食,苦心孤诣,拜师学艺,16岁时已能把船工号子唱得雄壮如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江波带着死亡的微笑和吞噬的欲望,伴随着陈帮贵的船工号子,使他一天天长大,20年“脚蹬石头手扒沙,八根索索肩上拉”,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全国解放后,历尽苦难的船工结束了在贫困和死亡中挣扎的日子,成为了工人阶级中的一员。党和政府花大力气疏河道、炸险滩、设航标、买轮船,船工号子也结束了它发号施令的使命,逐步从现实生活中步入了舞台,被人们泛称为“川江号子”。

    4月,新编“川江号子”首次走出巴渝,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观摩演出,荣获一等奖,并一炮走红,领唱陈帮贵等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以后在四川省、重庆市的多次文艺演出中频频获奖,并经常在广播电台里播放。1983年5月,当时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介绍日本松山电影团来渝,专门为“川江号子”的演唱实拍录音。1987年7月,应法国邀请,“川江号子”登上了国际舞台,参加法国阿维尼翁民间艺术节,陈帮贵等人与各国水上歌手组成“全球九大大江”大汇唱,受到全球观众瞩目。法国电视台、法国国家第一大报《世界报》等媒体评价“川江号子”是艺术节上“江河音乐专栏内最为出众的部分”。此外,“川江号子”还参加了多部电影、电视的拍摄,名声大噪。陈帮贵成了“川江号子”的代表人物。不久前,他被我市权威部门评为“巴渝民间艺术大师”。

    心系“川江号子”的传承

    前不久,记者随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川江号子抢救小组”采访了陈帮贵。

    那天,天高云淡,江风飒飒。年已90高龄的陈帮贵穿上船工服,来到长江边,放开喉咙,引吭高歌。

    “开船啰!”他摆出坚定的划船姿势,将20多种号子中的代表号子一口气唱出,令在场的音乐学院学生惊异不已。他说:“为了‘川江号子’的传承,我常常夜不能寐,‘川江号子’是江河的魂魄,是船工劳动和生活的写真,也是我生命的寄托。我已经整理出了‘川江号子’唱腔曲牌26种,唱词百首,曾被一些书籍和杂志收录。可是,我已经老了,90岁了,还能活多久?‘川江号子’更需要有人唱,这是一个大问题。”接着,他唱起了“挠号子”、“二流挠号子”等。学生们现场向陈帮贵学习,和着他的节拍,嗨嗬嗨嗬地唱了起来。

    记者问陈帮贵:怎样才能将“川江号子”传承下去?

    他向着长江的滚滚波涛,唱起了“壮壮号子”,唱毕,他说道:一是要有人唱;二是要有人写(整理挖掘);三是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四是要有媒体的鼎力宣传;五是要音乐学院把它写进教材。

    据记者了解,“川江号子”不好唱,它不是通俗歌曲,谁都可以哼出几句。当年本市歌舞团有名的青年独唱演员陈昌福曾和陈帮贵一起赴法国演出“川江号子”,就有很深的体会。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远在四川音乐学院执教的陈昌福。他说,“川江号子”多为高腔,要求演唱者有深厚的功底、充足的气息、圆润的嗓音、饱满的热情、厚重的生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吴雁泽、吴国松等人都唱过与“川江号子”有关的歌曲。最近,记者也采访了吴国松。应该说,作为重庆人,吴国松演唱“川江号子”有地域文化的优势,他演唱的《三峡情》、《船工号子》等歌曲早已为听众熟知。但是他说,“川江号子”是原滋原味的民间艺术,很难唱好,一是“川江号子”的发声方法难以学会,它与课堂上讲的大不相同;二是没有生活体会,怎么唱也是“鹦鹉学舌”。

    一次心与心的对白

    陈帮贵:唱“川江号子”要用心唱,而不是只用喉咙。

    陈帮贵大徒弟曹光裕:我跟陈帮贵老师学了多年的“川江号子”,也参加过包括为市长峰会演唱之类的大型演唱活动,可是,我仍然感到没有全部掌握“川江号子”的精髓,其原因,是我“用心”唱的体会不够。

    陈帮贵:你是我的第一传人哟,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曹光裕:为了“川江号子”的传承,我市已于年前成立了“重庆‘川江号子’学会”,可是,没有经费、没有场地。目前,“重庆‘川江号子’学会”已得到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的支持,准备为学会提供场地方便。

    陈帮贵:年轻人,你们有文化、有音乐基础,应该说,将来你们都能比我唱得好,学“川江号子”不是小儿科,它是民族音乐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哟。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吴艾佳等人:我们是学美声唱法的,对于“川江号子”很陌生,可是,我们很想学会,陈老师,请你一句句地教我们吧。我们搞不清楚“川江号子”是用大嗓唱还是应该用小嗓唱,是用口腔共鸣还是用头腔共鸣,或者都要用,有些音听起来像是喊出来的,细听又不像。总之,搞不懂的概念很多。

    陈帮贵:这些专业性的术语我也搞不懂,还是等你们的教授来解答吧。我虽然年已90,可是还能唱,只要你们愿意学,我就一句句地教。孙老师,你说要得不?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助理、抢救“川江号子”小组负责人之一孙伟:“川江号子”千百年来对川江航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动船雷鸣般的汽笛声代替了船工的吟唱,从此“川江号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保护和发展“川江号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基于这样的情况,音乐学院成立了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川江号子”抢救课题研究小组,专门针对文字、图片、乐谱、音像等资料进行整理出版,目前已经与有关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川江号子”其实早已步入了大学课堂,据了解,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材里就有“川江号子”的内容。这次,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下了大力气,不仅要将“川江号子”写入教材,更是要实实在在地派出高材生,向陈老师学习“川江号子”。音乐学院有关老师已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不仅要会唱,还要有深刻体会,并且要求按期交出书面和实作演唱答案,列入考试考核的内容。

    陈帮贵(高兴得朗声大笑):抢救“川江号子”有希望啰!

    笑声甫停,陈帮贵又唱了起来,众人合着陈帮贵的节奏,为他伴唱:嗨嗬嗨嗬……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中国之莺”周小燕趵突泉畔谈音乐

  • 下一篇文章: [劳动报]儿童音乐期待新歌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