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上海人要抢“紫竹调” 苏州人急了            【字体:
上海人要抢“紫竹调” 苏州人急了
作者:吴明明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0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双双 推荐

       形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州民歌紫竹调,被上海人“相中”了,将成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音乐形象。这可急坏了苏州人。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著口,口儿对著箫,箫中吹出开花调。问哥哥,这管箫儿好不好。”这原是一首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其歌词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成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乐曲以弦乐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竖琴的晶莹琶音与之相和,颇具江南丝竹风格。

      随着世博会的临近,上海众多文化界人士动议用《紫竹调》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音乐形象。著名沪剧作曲家万智卿表示,“紫竹调”最能代表上海形象,轻松活泼,婉转流畅。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称“紫竹调”的曲调“极具上海特色、申城风格”。尽管紫竹调能否成为上海世博会音乐形象还需广泛听取意见,但上海众多音乐家与戏曲家的共同意见认为“紫竹调”最为合适。

      消息一传出,在苏州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有些市民在政府网站“中国苏州”发帖称:“众所周知,紫竹调乃姑苏民歌小调,紫竹调居然被沪上名家提议作上海城市标志曲了,呜呼!希望全苏州人都快来关注。”还有市民表示:前些年,无锡以24万元高价收购了苏州人谱写的《太湖美》的版权,结果“现在唱《太湖美》,等于是在给无锡做广告了。”

      苏州文联一位人士表示,紫竹调肯定是苏州的原生艺术,这是得到公认的。但实事求是地说,紫竹调也确实是在上海,尤其是在沪剧这个平台上得以发扬光大的,后又成为上海沪剧曲牌之一。上海艺术家有此想法并不奇怪。不过,最近几年苏州对非物质的文化艺术形象的保护失分较多,政府方面应该拿出有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 现代快报-吴明明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海口市一广告商广告变味国歌歌词

  • 下一篇文章: 分析《吉祥三宝》走红的原因 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