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艺术教育政策文献 >> 台湾艺术教育政策法规文献 >> 文章正文
台湾校园歌曲简史(全文)            【字体:
台湾校园歌曲简史(全文)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天涯-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4

 

序言>

  翻开台湾的音乐史,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想,台湾的音乐史上如果没有了校园歌曲,我不知道缤纷多彩的台湾音乐那将会黯淡多少?我不知道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人生将会寂寞多少?
  
  如果没有台湾校园歌曲,如果没有了台湾的民歌手,我们可能听不到《橄榄树》,听不到《外婆的澎湖湾》,听不到《爸爸的草鞋》,听不到《童年》,听不到《龙的传人》……如果真是这样,我不知道缤纷多彩的台湾音乐那将会黯淡多少?
  
  如果没有台湾校园歌曲,我不知道内地的校园民谣风暴还要等待多少年才能开始独立的篇章?如果没有校园民谣,我们也就听不到《同桌的你》,听不到《青春无悔》,听不到《露天电影院》,听不到《青春》……如果真是这样,我不知道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人生将会寂寞多少?
  
  如果真是这样,人生也太寂寞了吧?

一、校园歌曲与校园民谣
  
  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人在听了类似《同桌的你》这一类校园民谣歌曲之后,他们通过各种传媒,知道了还有另外一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校园民谣,而自己从小学时就挂在嘴边的《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就是这种校园歌曲的经典之作。
  
  于是他们会问,这两种产生于不同地区和年代、具有不同风格的歌曲为什么会同称为校园民谣?它们有什么区别?究竟什么是校园民谣?是歌唱校园的民谣还是校园里歌唱的民谣?
  
  那么在正文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说说校园歌曲与校园民谣的区别与联系。这当中虽有咬文嚼字的意味,却多少也有一番意义。
  
  在我看来,从地区上来说,校园歌曲属于台湾民歌的一个音乐体系,而校园民谣属于内地民谣的一个音乐体系;
  
  从时间上来说,校园歌曲开始于台湾70年代中后期,而校园民谣开始于内地90年代初期(这里指的是两者真正确立的时间,而前期的酝酿时期则不计算在里面);
  
  从根源上说,校园歌曲起源于“台湾民歌运动”的音乐风潮,它诞生于民歌运动的尾声,后而发展到极端;而内地校园民谣的产生,与80年代初台湾校园歌曲的传入是分不开的。它深受校园歌曲的影响,但是又有别于校园歌曲。最初它只不过是它的命名人黄晓茂为区分台湾校园歌曲而起的一个名字;
  
  从基点上说,校园歌曲以台湾民歌为基础,台湾民歌手表达的是“唱自己的歌曲”,当时大部分校园歌曲所演唱的是具有乡村风格的民歌;而校园民谣则是大学生唱自己的歌,他们以浪漫情结为基点,多为风花雪月之作,它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清新隽永,既有时代气息,而又贴近当时大学校园生活,表达的是年轻一代对梦想与爱情的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二、校园歌曲的起源(标志词:1975年6月6日,杨弦,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
   
  校园歌曲属于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其中一个体系。台湾的民歌时代开始于1975年,最初以给一些名家的诗谱曲开始,如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1975年6月6日,台湾大学生杨弦发起了一场名叫“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拉开了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序幕。在这场演唱会中,最受瞩目的是杨弦根据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集《白玉苦瓜》谱曲的八首民谣歌曲:《乡愁》《乡愁四韵》《小小天问》《民歌》《江湖上》《摇摇民谣》《民歌手》《白霏霏》。
  
  在民歌运动初期,很多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祖国的一种思念,呈现的是对历史、文化中国的一种怀想。在台湾人没有自己的歌唱的时代,杨弦谱曲了余光中的诗歌,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举。而因为这一场意义深远的演唱会,杨弦最终被赋予“台湾现代民歌之父”的美誉。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现在听到《乡愁四韵》的版本,基本都是罗大佑的版本。据说当年罗大佑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过杨弦的版本。事实上,两者本身带有很大的不同。杨弦版本的《乡愁四韵》采用的是大合唱的形式,曲调也偏向西方的现代民歌。而罗大佑版本却淡化了歌唱的形式,以吟说的方式突出诗中的哀愁意味,更有荡气回肠的感觉。相比之下,笔者更喜欢的是后者的版本。

二、校园歌曲的起源(标志词:1975年6月6日,杨弦,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
   
  校园歌曲属于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其中一个体系。台湾的民歌时代开始于1975年,最初以给一些名家的诗谱曲开始,如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1975年6月6日,台湾大学生杨弦发起了一场名叫“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拉开了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序幕。在这场演唱会中,最受瞩目的是杨弦根据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集《白玉苦瓜》谱曲的八首民谣歌曲:《乡愁》《乡愁四韵》《小小天问》《民歌》《江湖上》《摇摇民谣》《民歌手》《白霏霏》。
  
  在民歌运动初期,很多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祖国的一种思念,呈现的是对历史、文化中国的一种怀想。在台湾人没有自己的歌唱的时代,杨弦谱曲了余光中的诗歌,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举。而因为这一场意义深远的演唱会,杨弦最终被赋予“台湾现代民歌之父”的美誉。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现在听到《乡愁四韵》的版本,基本都是罗大佑的版本。据说当年罗大佑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过杨弦的版本。事实上,两者本身带有很大的不同。杨弦版本的《乡愁四韵》采用的是大合唱的形式,曲调也偏向西方的现代民歌。而罗大佑版本却淡化了歌唱的形式,以吟说的方式突出诗中的哀愁意味,更有荡气回肠的感觉。相比之下,笔者更喜欢的是后者的版本。

四、校园歌曲时代的开始(标志词:1977年第一届金韵奖,校园歌曲)
   
  1977年,以标榜“由年轻人心声所谱成的歌曲”,台湾举办第一届金韵奖,标志着校园歌曲时代的开始。校园歌曲的兴起,预示着民歌运动到了尾声。
  
  校园歌曲的定位是大学生,它的形象是“一种清新的、年轻的、活泼的新风格”,带着强烈的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试图取代西洋音乐对台湾本土的侵蚀。
  
  1977年12月15日,第一场校园巡回演唱会在文化大学举行,获得了极其意外的成功。新格唱片公司趁热打铁,录制唱片发行,在短短数月间就突破了十万张,校园歌曲正式登上了台湾音乐史上的舞台,“为美丽岛的流行音乐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很多后来我们听到的歌曲,基本都是从这里诞生的。当时的那些极具才华的学生歌手几乎包揽了校园民歌的演唱,成为那一个时期校园民歌的中流砥柱。他们演唱的歌曲都成为了校园歌曲中的经典曲目,譬如齐豫的《橄榄树》、包美胜的《捉泥鳅》、李建复的《龙的传人》等等。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这是一首关于流浪的歌曲,也是一首关于乡愁的歌曲,又或许也可以看做是一首小情歌。按照当年的意境而言,多数民谣都是不涉及爱情,而是以颂景为主。校园歌曲中的爱情比例实际上是非常少的,它的曲调纯真清新,歌词多以自然景象来暗喻爱情,但谁又能说橄榄树不是爱情的一种憧憬呢?
  
  正如华纳中国区总经理左罗对于同为校园歌曲的《外婆的澎湖湾》所言:坐在门槛上等待老船长的外婆那样一个场景,谁说又不是一场旷世绝恋?

五、走吧,走吧,唱我们的歌(标志词:李寿全、叶佳修、李建复、包美圣、蔡琴)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个时代,不可否认的是,民歌运动对于整个台湾文化,乃至华语流行音乐都有着不可轻视的深远影响。而面对那一个时期里庞大的民歌手和创作者,不同风格的作品,我们也很难从某个定义来区分台湾“现代民歌”和“校园歌曲”,毕竟后者是从前者延伸下来的一个音乐体系。
  
  自1977年以来,以李建复、苏来、蔡琴、齐豫、包美圣、梁弘志、郑怡、王海玲等人为代表的“校园歌曲”,使民歌运动真正大方异彩。笔者在此在辑录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此来纪念那个“唱自己的歌”的美好时代。
  
  
  1、李寿全
  
  《张三的歌》
  
  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我们一起启程去流浪//虽然没有华厦美衣裳//但是心里充满着希望
  
  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
  
  忘掉痛苦忘掉那悲伤//我们一起启程去流浪//虽然没有华厦美衣裳//但是心里充满着希望
  
  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
  
  
  确切的说,李寿全应该算是一个幕后的制作人,是一个早于罗大佑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中却不难发现其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是完全不低于罗大佑的。这一首《张三的歌》,出自专辑《8又二分之一》,旋律优美流畅,歌里唱着流浪的希望,非常容易打动人。内地校园民谣女将赵节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首校园歌曲。李寿全在音乐中表现出来的质朴和乐观,较之任何优美旋律都更为动人。

2、叶佳修
  
   
  《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   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80后中人,知道叶佳修这个名字的人也许不多,但是如果说起《外婆的澎湖湾》《爸爸的草鞋》《乡间的小路》等歌曲,估计许多人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人啊! 
  
  有一个很有趣的传闻,据说叶佳修是因为追求大学同学,写下了第一首歌曲《流浪者的独白》,从而走上了校园歌曲的创作道路的。
  
  叶佳修创作的歌曲,有着极其强烈的画面感,仿佛那些动听的旋律是用画笔描写出来一样,这可以从他的歌曲中看的出来。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外婆的澎湖湾》一歌,歌中所描述的乡下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坐在门槛上等待老船长的外婆的场景,又何尝不是一场旷世绝恋?
  
  这首歌也是歌手潘安邦主唱的成名作,结果一炮而红,因为这首歌太红了,以致他的外婆都成为了澎湖的景点之一,常常被游人拉着拍照。潘安邦也因此成为当时内地听众最为熟知的校园歌曲的台湾歌手。

3、李建复
   
  《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多少年炮声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该用什么来形容这首校园歌曲呢?1980年,在第二届的金韵奖中获奖的李建复推出了专辑《龙的传人》,他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说相当于当年小天王周杰伦最走红的时候,同时被誉为民歌时代的“校园偶像”。
  
  因为《龙的传人》这首歌曲实在太火了,曾连续雄踞当年《民生报》“创作歌谣排行榜”十五周的冠军位置。新生代歌手王力宏后来曾改编过这首歌曲,以摇滚的形式重新演绎,由此可见此歌的影响力之广。

4、包美圣
   
  《捉泥鳅》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小牛的哥哥带着他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小牛的哥哥带着他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龙的传人》和《捉泥鳅》的创作者都是侯德建,从他的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音乐人对于台湾文化的深刻关怀以及对生活的灵敏捕捉。他既可以写出前者那样具有历史深蕴的歌曲,也可以创作出《捉泥鳅》这样清新愉悦的作品。
   
  《捉泥鳅》虽说属于校园歌曲,但是歌唱的内容和儿歌基本没有区别。当年演唱这首歌的包美圣在录音的时候,就忍不住哭了。她不是因为这首歌感动而哭,而是因为这首歌太像儿歌,让她觉得很没面子而哭。然而这首歌推出后,却大受听众欢迎,这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5、蔡琴
  
  《恰似你的温柔》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象一张破碎的脸//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却都没有哭泣//让它淡淡地来//让它好好地去//到如今年复一年//我不能停止怀念//怀念你,怀念从前//但愿那海风再起//只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温柔
  
  
  1979年的民谣风大赛中,蔡琴为了奖品吉他,参加了比赛,结果因一曲《恰似你的温柔》走红,并风靡各大校园,许多学生为之疯狂。蔡琴的声线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让人沉浸在她的歌声中无法自拔。有论者评价:蔡琴的歌就像一杯岁月的美酒,越是久远,越是香醇。她波澜不惊、低回委婉的歌声,是一种被遗忘了的古老语言,有着一种古典的浪漫,一种优雅的感伤。在“发烧友”圈中,蔡琴的唱片都被作为试音碟。在电影《无间道》中,她的《被遗忘的时光》就作为片中硬碟店的试音歌曲,袅袅不绝,非常悦耳动听。

六、民歌时代的集大成者(标志词:罗大佑)
   
  其实把罗大佑放进这里,多少有点不合适。事实上,面对罗大佑为数庞大的作品时,因为他的作品所涉及的主题甚广,情感极为丰富,我们很难在某一个统一的境域里去书写他的歌曲。
  
  虽然罗大佑早期的作品如《歌》《童年》《闪亮的日子》等,都曾被视为校园歌曲中的经典。但他对于台湾整个民歌运动尤其是校园歌曲都持相对怀疑的态度。而让人无可否认的是,罗大佑对于内地校园民谣创作者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而又深远的。他的歌深刻地影响了内地校园民谣的创作者们,很多校园民谣的创作者后来都不断地提到了他的名字。可以说,是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造就了后来的《同桌的你》,《恋曲1980》引响了后来的《恋恋风尘》。我想,无论如何,对于没有罗的校园民谣时代是不完整的。
  
  
  《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隔壁班的那个男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一边那一条彩虹//什么时候才能象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内地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当年环境对爱情的表白相当含蓄,完全不像今天的流行乐这样泛滥。所以当陈方圆版本的《童年》传入内地的时候,其歌词由于涉及早恋情节而被删掉一节。
  
  依稀记得当年《童年》这些歌曲传入内地时,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在家里一边听电台,一边做作业,为了记下歌曲中的歌词,就你记上一句、我记下一句这样在小笔记本互抄歌词,末了就相互交换。我们还喜欢在歌词本上贴上小红花,弄得非常美丽精致。
  
  罗大佑后来没有成为民歌中的倡导者,但他以犀利的批判眼光,浩大的歌曲作品,在台湾乐坛冲击出另一片天地。他的音乐美丽席卷了整个华语乐坛,至今仍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七、校园歌曲的最后挽歌(标志词:金碟奖、蔡蓝钦、这个世界) 
  
  1983年的,台湾“金碟奖”横空而出,“创作歌谣排行榜”更名为“流行歌曲畅销排行榜”,金碟奖将校园歌曲逐步带进了流行音乐的轨道,为校园歌曲划上了终止的标志符号。
  
  四年之后的1987年,台湾大学的三年级学生蔡蓝钦推出了他的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专辑《这个世界》。在这张专辑里,他表达了对教育的不满、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青春爱恋的歌唱。完成这张专辑后,他就意外离世。至此,《这个世界》这张来自一个大学生真正意义上创作的音乐专辑,为校园歌曲时代唱起了最后的挽歌。
  
  
  《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有一点希望//有一点失望//我时常这么想//在这个世界//有一点欢乐//有一点悲伤//谁也无法逃开
  
  我们的世界//并不像你说的真有那么坏//你又何必感慨//用你的关怀和所有的爱//为这个世界//添一些美丽色彩

后记>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轻轻的风轻轻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去紧紧依偎,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
  
  ——在那悠远的春色里我遇到了盛开的她,洋溢着眩目的光华像一个美丽童话
  
  
  1993年,大地唱片公司的企划部主任黄晓茂为了纪念自己将逝未逝的青春,以沈庆的《青春》为基点,推出了以北京学院校区的校园歌手作品为主的音乐合辑。为了区分开台湾的校园歌曲,他为这些按他喜好在内地各大高校收录的校园歌曲,命名为:校园民谣,从而开启了内地校园民谣的魔盒,昭示着内地的校园民谣风暴的真正来临——
  
  
  苏来在《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一书的推荐序中,写下了如此的句子:“一生中也许还会去许多地方,生命的场景也许还会不断转换,你我的故事,有着各自的开端和结束,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会唱同样的歌。”
  
  就让我借用此句作为结束语吧,全文完。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台湾岛内学校校歌各有特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