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音乐教学法专栏区 >>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 文章正文 |
|
||||||
高中音樂性社團學生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初探 | ||||||
作者:林慧茹 H… 文章来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洪啸音乐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8 | ||||||
摘要本論文旨在瞭解高中音樂性社團學生的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藉由探討音樂性社團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相關文獻,以「社團活動」為研究的基礎架構,再進一步討論高中音樂性社團學生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歸納出高中音樂性社團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時的主要阻礙因素,其研究結果為: 一、社團活動對於社會文化、學校風氣、人際關係等皆有正面之影響,學校應大力推廣社團活動,發展學生課外能力,建立學校特色,提升校園風氣。 二、參與動機皆有其目的性,動機的強烈與否會影響個體的參與積極度。因此,擁有愈強烈的動機,個體對於活動的投入程度與認同感也會愈深。 三、阻礙因素雖會影響個人參與活動之投入程度、愉快程度、活動次數…等,但若能將減少阻礙因素,參與者定能從社團活動中獲得滿足及喜悅。 關鍵詞:音樂性社團、參與動機、阻礙因素 壹、緒論二十一世紀為資訊爆炸的時代,為因應其多元化、全球化、本土化及終身學習的需要,行政院提出「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並提倡「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鼓勵學校推動藝術教學,並舉辦校際匯演,展現學生樂器表演及各類藝術活動,促進國內表演藝術活動蓬勃發展(黃榮村,2003)。音樂氣息緩緩吹入校園之中,各種音樂性社團也隨之開始蓬勃發展。 學校開始提供學生多元的團體活動,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性向等需求參與社團活動(邱皓政,1996;傅木龍,2000)。社團活動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從參與中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擴大生活領域、建立認知社會與服務社團的管道、提供人際互動的廣泛經驗與學習,並在認知、情感和行動傾向上,培養其抱持一種持久性評價的正面態度(陳昭儀、鄧青如,2010)。因此,學校應更加重視社團活動的功能與發展,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引導學生積極的發展和學習。 教育部(2008)的高中教育課程綱強調高中教育目的為提昇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知能;加強邏輯思考、判斷、審美及創造的能力;增進團隊合作與民主法治的精神及責任心;強化自我學習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態度;增強自我了解及生涯發展的能力;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的觀念。教育政策的執行顯示出今日教育並非只侷限學生在智育的表現,也兼重其它四育的發展。對於五育全方面均衡的發展,需仰賴學校中正式課程、潛在課程及活動課程來落實之。而學生透過參與社團活動,更容易達到前述之教育目標,進而發展五育並重的多元能力。 近年來,社團活動成為高中推薦甄試及申請入學一個重要的參考關鍵,大學教授從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活躍程度,可以瞭解學生學業之外的能力、專長與人際溝通技巧。雖然臺灣教育提倡五育並重的人本教育已多年,但仍淪為口號,原因為臺灣升學主義濃厚,家長較關心如何考試得高分,較少注重到孩子學校課業之外的休閒生活與生活能力。王淑俐(2009)指出,在我國教育體制中,社團較不受重視與提倡,父母擔心孩子「玩過頭」,而忽略甚至犧牲了課業。 鄭三權(2010)認為學生在參與休閒活動時最常遭受的阻礙往往是來自於家庭父母與學校老師的反對,他們總認為學生應該把全部心思放在課業上,休閒活動的優先順序總是排在課業之後。參與社團會占用了學生的讀書時間,家長往往將孩子成績退步和參與社團作之聯想,蔚為可惜。 貳、文獻探討一、社團活動理論
二、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理論
研究者認為動機是一內在心理歷程,以引發個體採取行動滿足需求,而此動機可能是心理因素或外在因素所建構而成。但學生的參與動機往往會受到外在影響,而降低其參與意願,此影響稱為阻礙因素,阻礙因素在高中學生參與音樂性社團時,也扮演著重要的決定性角色。 臺灣文憑主義至上的教育觀念,使得高中生面臨龐大課業壓力與考試競爭的生活模式,卻沒有優良的休閒生活,讓身心靈放鬆的空間。顏妙桂(2000)指出休閒使個人在自由、輕鬆的情境中,可達到紓解壓力、提供生活樂趣、激發創造力、發揮潛能、促進人格健全與增進自我實現能力。 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其總體目標之一為:有效舒緩過度升學壓力,引導國中正常教學與五育均衡發展。但傳統教育卻過度重視知識的活動,休閒活動不被學校或家長所重視,學校及家長甚至成為孩子參與休閒活動時,主要的阻礙因素來源之一。 Crawford和Godbey(1987)指出,人們原本存有一項休閒偏好,但由於休閒阻礙因素的介入,使得此休閒偏好無法去參與實現。他們認為休閒阻礙係影響個人知覺不喜歡或無法投入參與休閒活動的原因。Jackson(1988)將阻礙界定在:個人偏好一項活動,但受到干擾以致無法參與此項活動的任何因子,皆視為阻礙。陳藝文(2000)認為『休閒阻礙』是指抑制或中斷參與休閒活動的種種因素,使得人們不論原本無意、有意或中斷參與一項休閒活動。綜合上述學者之理論, 研究者認為任何影響或減少休閒活動次數、時間、愉快程度…等因素,使得休閒活動無法順利進行等因素,皆稱之為阻礙因素。 休閒阻礙的種類繁多,可分為外在阻礙因素(同於中介性阻礙因素)與內在阻礙因素(同於前置性阻礙因素)(Chubb & Chubb, 1981; Francken & Van Raaij, 1981; Henderson, Stalnaker, & Taylor, 1988): (一)外在阻礙因素:外在阻礙因素來自外界的影響,如經濟、人口、社會結構、交通問題等。 (二)內在阻礙因素:內在阻礙因素通常來自個人自身,如性別、年齡、職業類型、個人生理狀況、參與動機、知識興趣等。 Hultsman(1995)將休閒阻礙分為六個構面: 1. 可及性:交通成本、缺乏交通工具、沒有在家附近舉行。 2. 社會孤立性:缺乏資訊、找不到同伴。 3. 個人原因:缺乏必要的技術、訓練、興趣及身體問題。 4. 成本:缺乏裝備、支援及其他相關費用。 5. 時間承諾:由於工作限制和家庭責任,以致缺乏時間參加。 6. 遊憩設施:遊憩設施或地點過於擁擠或缺乏維護。 研究者歸納後,將高中學生參與音樂性社團的阻礙因素分為三大類:環境因素、經驗因素、個體因素,探討如下:
研究者綜合前述之論點,認為每項動機皆有其目的性,動機的強烈與否,會影響個體的參與積極度與是否從中獲得喜悅及成就感,因此,擁有愈強烈的動機,個體對於活動的投入程度與認同感也會愈深。參與音樂性社團的高中學生,在動機上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及目標,藉由參與動機的研究,能增進對高中學生心理想法的瞭解,進而提升社團活動的品質與成效。此外,阻礙因素雖會影響個人參與活動之投入程度、愉快程度、活動次數…等,但若能將阻礙因素減至最低,參與者定能從活動中獲得極大的滿足與喜悅,進而提升個人生活品質。 參、結論與建議一、結論綜合各方學者之觀點,研究者整理出之結論如下: (一)社團活動對於社會文化、學校風氣、人際關係等皆有正面之影響,學校應大力推廣社團活動,發展學生課外能力,建立學校特色,提升校園風氣。 (二)參與動機皆有其目的性,動機的強烈與否會影響個體的參與積極度。因此,擁有愈強烈的動機,個體對於活動的投入程度與認同感也會愈深。 (三)阻礙因素雖會影響個人參與活動之投入程度、愉快程度、活動次數…等,但若能將減少阻礙因素,參與者定能從社團活動中獲得滿足及喜悅。 二、建議高中學生正為青少年時期,而青少年時期是發展獨立自主與自我統整的關鍵期,但由於沉重的升學壓力,大部分的青少年擔憂參與休閒活動(如參與社團、平日休閒…等)會影響課業,使之退步,因此對於學校的社團活動常抱著「因課程需要而參加」的想法,無法從中獲得樂趣。即使參與有興趣的社團,也常因環境、個人、經驗…等阻礙因素影響,使得參與社團的樂趣與功效大打折扣,此情形又以參與音樂性社團的學生影響最鉅。綜觀上述所論及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政府單位、學校、家長及學生參考。建議如下: (一)建全音樂性社團之設備:學校應提供音樂性社團良好的練習場地、樂器及師資,在優良的環境中學習,才能獲得最大成效。 (二)建立優良的社團評鑑制度:為落實校園社團活動,提高學生參與興趣,學校應建立社團評鑑制度,對於表現優良(如:舉辦成果發表會、參與比賽、融入社區文化…等)的社團,給予獎勵,以提升學生參與時的成就感與榮譽感。 誌謝 此篇文章的完成,感謝指導教授陳曉嫻老師細心、耐心、愛心的教導,使我在學習過程獲益良多。許允麗老師一路上鼓勵我努力試試看,嘗試撰寫文章並且投稿,是個很特殊也很有意義的成果。感謝研究所的所有教授,因為您們的豐富的學識及耐心的教導,使我學術基礎得以養成,並且逐漸踏實,對於我在思考、探討事物方面,更是有莫大的助益。
|
||||||
文章录入:巴松的使者 责任编辑:巴松的使者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