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外音乐故事集锦 >> 外国音乐故事 >> 文章正文
怪人出 “怪招”- 格伦·古尔德            【字体:
怪人出 “怪招”- 格伦·古尔德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5

  已故著名的钢琴怪杰格伦·古尔德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的多伦多,如果追根寻源,他和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还是远房亲戚。3岁时古尔德的母亲发现他具有绝对音高的概念和惊人的音乐记忆力,从此母亲便成为了小古尔德的第一位钢琴教师。10岁时,古尔德进入多伦多音乐学院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但是对于才华横溢的古尔德来说,音乐学院那种墨守陈规和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与课程无疑是一种灾难,学校对他而言只有恐怖与无聊。从这以后,古尔德的内心便具有了一种潜意识的强烈反叛思想。

   1955年古尔德在美国的华盛顿举行了生平的第一次公开演奏,弹奏的曲目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由于演奏精彩至极,结果轰动乐坛成为佳话。1957年他在指挥大师卡拉扬的指挥下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从而跻身于当代钢琴大师的行列。正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1960年后他却突然宣布退出舞台停止一切音乐会的演奏活动。古尔德的这一举动并不是因为自己技术和生理上的原因,而是他认为无休止的舞台演奏和哗众取宠还不如在家里潜心研习音乐的本质,同时他还认为,由于录音技术的改进及音响器材高科技的发展和普遍进入家庭,一些音乐在家中以性能优良的Hi-Fi音响装置欣赏唱片的效果有时就要比在音乐厅中凝神聆听的效果要更清晰和更悦耳。因此古尔德便决心将自己的艺术贡献给唱片事业,于是古尔德便在家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录音室以便随时可以制作出高水平的音乐录音。

  古尔德的性格非常古怪,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他也总要身穿一套毛皮大衣,头顶一个蓓蕾帽,脖上围着长围巾,手上戴着厚手套。据古尔德自己说,他特别惧怕伤风受凉、所以不管任何季节他都要穿上厚厚的大衣或毛衣,另外他每次出行也还要携带一大堆毛巾、矿泉水以及为应付突然出现的病症如:头疼、紧张等的药物和他那把特制的“破椅子”。古尔德之所以能弹奏出无人能够效仿的美丽音色,据他本人讲是和这把“破椅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这把能折叠的“破椅子”是古尔德的父亲特意为他而设计制作的,这把特殊的椅子可以适应古尔德弹奏时身躯自由往前、往后或左右倾斜的各种角度,四条腿在经过了多次的改造后,椅子的最低处离地只有35公分,尽管这把椅子很不雅观,但当古尔德将他高大的身躯倦伏在这把破椅子之中展开硕大的双手奏响音乐之时,听者不得不承认这把神奇的“破椅子”对他所弹奏出的优美琴音是起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尔德的演奏具有很强烈的歌唱性,加之流畅圆滑的触键,真是美妙无比。古尔德的弹奏音量虽不慑人心魄,但色彩上的变化却相当的丰富,音乐的感觉也特别的敏锐与生动。

  由于古尔德的性格非常地古怪,所以他的演奏风格许多年来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许多他诠释的录音甚至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只是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后期,古尔德所演奏的作品才开始逐渐受到听众的欢迎。古尔德最伟大的贡献应该说是他对巴赫作品的挖掘与阐释,但古尔德所弹奏的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也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演绎。这是一套具有着强烈个人风格与色彩的录音。这套协奏曲原定乐队指挥是由伯恩斯坦担任,但当伯恩斯坦与古尔德在完成了两首协奏曲的录音之后,伯恩斯坦却说什么也不愿与其再合作下去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古尔德的性格太怪僻。于是这套唱片中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指挥一职便只好另谋高就了。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最后录音是由美国著名的指挥大师斯托科夫斯基来执棒指挥完成的。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斯托科夫斯基几乎从不指挥协奏曲,因为他认为只有指挥才是一部作品解释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也不能容忍独奏家和他共享荣誉,所以他曾发誓决不指挥协奏曲,以免独奏家和他平分秋色。但当他在84岁时,偶然听了一次古尔德的演奏后,内心深受感动,于是斯托科夫斯基便主动地向古尔德提出“为什么我们俩不能共同合作搞一个录音呢?”后来两位大师便携起手来录制完成了这款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

  在这版第五钢琴协奏曲的录音中,古尔德的弹奏风格非常的独特,乐曲一开始,古尔德把钢琴的引子部分的连音给予分别的强调处理,他的这种弹奏便使得音乐产生出一种非常新颖的演奏效果,听起来就像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新作品。古尔德那轻盈敏捷的触键使人感觉他仿佛不是在弹奏而是在抚摸琴键,他弹奏快速乐句的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的干净利落、毫无含混不清之感,他演奏出的清晰明亮音色,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独特高超的手指触键功夫。

  古尔德演奏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虽然他在速度的处理上似乎有些自由化的倾向,甚至许多人还认为他的演绎很“怪僻”,但在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上,古尔德则认为他是完全忠实于作者意图的,不过这种忠实是忠实于贝多芬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忠实于作品的术语标记和死的音符。

文章录入:ludwig    责任编辑:ludwig 
  • 上一篇文章: 巴赫—坎坷的求学历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