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组图]台湾音樂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問題之淺探            【字体:
台湾音樂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問題之淺探
作者:台湾嘉義…    文章来源:台湾音乐教育协会-洪啸音乐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8

 

      近年來,常聽到許多國內音樂教育學會及私人音樂中心辦理教師培訓工作坊或研習活動時,感嘆招生不易或參加研習之教師寥寥無幾;然而另外一方面,卻又聽到學校當局感嘆音樂教師教學能力不足,這之間的落差到底是什麼原因所造成?是我們的音樂師資培育出了問題,或是各類形形色色研習活動所提供的課程內容不符教師個人所需?
  民國九十四年七月公佈修正的師資培育法,其第一條內容為「為培育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師資,充裕教師來源,並增進其專業知能,特制定本法。」第二條內容為「師資培育應著重教學知能及專業精神之培養,並加強民主、法治之涵泳與生活、品德之陶冶。」由此兩條內容可看出師資培育機構主要目標在於培育專業的教師,並具備專業知能、教學知能及專業精神。而音樂教學是否專業端看教師所具備的能力,教師在師資培育機構所學習到的課程內容是否足夠運用在教學上?有哪些不足的地方?筆者欲從音樂師資培育課程來探討音樂現場教學上的實用性,並進一步了解國小音樂教師的音樂學習需求。

一、音樂師資培育課程

目前國小音樂師資的培育管道,有各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系(前身為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系、一般大學畢業後投考之國小師資班、一般大學及研究所與大學音樂系及音樂研究所修教育學程者(陳虹苓,2008)。如此培育出來音樂師資所具備的音樂專業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所以筆者欲從音樂師資培育機構所設課程中探討其差異性,以提供未來開設課程的建議。

(一) 音樂師資問題探討

  以目前的音樂師資培育管道來看,已呈現多元化,但各地音樂專才仍供需失調(陳虹苓,2008)。放眼觀看教學現場,有許多非音樂教育專長教師擔任音樂教學,尤其低年級生活課程,通常都是由班級導師進行音樂教學,導致無法建立音樂的基礎。因此,音樂師資的問題一直存在著,也直接影響到音樂課的教學品質。
以小型、偏遠地區學校來看,常出現無合格音樂師資或無音樂師資的窘境(姚世澤,2003)。即使師範大學和師範院校每年都培育不少音樂師資,然而因師資的大量流失仍嫌不足。在教師專業方面,音樂師資的素質常良莠不齊,在小學中,由級任老師或代課老師兼任音樂課的情況比比皆是(吳慧月,1992),甚至安排給學校主任或資深老師擔任,音樂課淪為「養老」、「休息」的課程。不勝任的音樂老師除了會使學生學習到不正確的音樂觀念與音樂學習態度外,甚至還可能降低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徐秀菊等,2003)。而音樂教師專業的問題似乎一直未見改善,有不少教師是在「配課」的情況下必須兼任或擔任音樂教學,而這些教師都沒有音樂專長,其教學品質頗令人憂慮。
由上述音樂師資問題來看,目前音樂師資的來源,短時間內很難滿足國小現
場教學的需要,謝苑玫(2003)建議既然偏遠、小型學校要有音樂專業教師還是有困難,也許應考慮把有心或因環境要求必需將音樂作為第二專長的國小師資列為培育的第二選擇,有目標、有方向地引導其進修路徑,開闢音樂系科以外的管道,培育國民音樂教師。教師如果因工作需要,在音樂方面持續不斷地學習,也能在音樂教學上有所貢獻。

(二) 台灣國小音樂教師職前音樂課程

  早期的職前培育方面,賴錦松(1999)指出雖然國小師資的養成有一部份屬於全才(包班制或導師制)教育課程的結構,學生於師範學院之職前教育,均需修習音樂領域的基本課程和音樂科教材教法,但充其量也僅只於音樂科教學理念、思潮及一部份的基本技能及教學方法,要能完全勝任國小之音樂教學則有限(徐秀菊等,2003)。另外,姚世澤(2003)也提出,師大或師院的課程,其授課科目、內容與畢業後教學不相符合,如管樂教學、國樂教學、節奏樂教學…等師資嚴重不足,一般教師無法勝任。以目前的職前音樂課程來看,各個師院由於培育全科教學師資的系統,師院學生不論音樂教育系或非音樂教育系學生,均需修習某一定比重的音樂相關課程,充實其音樂專業知能,而音樂教育系除了必修的音樂專業科目外,還有選修音樂教育及國小音樂教學課程(謝苑玫、張禹欣,2003)。
上述所提及的音樂師資培育課程與畢業後教學不符合的問題,在筆者訪問某些音樂教師時也有提到,但也有某部份教師表示已足夠應用在現今的音樂教學上,顯示這方面的問題也許已有獲得改善。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97課程綱要實施要點中,音樂的基本學習內容要項包含音樂知識、音感、認譜、歌唱、樂器演奏、創作、欣賞等範疇,要給予學生這些音樂教育,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能力很重要,Wiggins(2007)曾提出一個職前音樂教育老師的理想課程,只要將課程連結起來,就能勝任及成功地當個音樂教育家,課程範例整理如表1-1:

 

一、康軒版藝術與人文教材內容分析
(一)基本理念
  以下為根據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綱之基本理念整理出幾要項:
1、 經由藝術陶冶,涵育人文素養的藝術學習課程,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全發展為目的。
2、 學習藝術的語言,以領會生命的意義和各族群文化的情趣。
3、 藝術源於生活,也融入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化滋長的泉源,更自主、開放、彈性的全方位藝術學習。
4、 建立學生基本藝文素養,傳承與創新藝術,培養文明且有素養的 文化公民,開創並發展珍貴的人類文化資產。
(二)教學目標
  藝術與人文為綜合視覺藝術、音樂藝術與表演藝術而成的領域學科,在教學目標方面先以三大課程目標敘寫,在每個課程目標下還有視覺、音樂、表演藝術等各方免的分段能力指標。以下為三大課程目標:
1、 探索與表現:使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運用媒材與形式,從事藝術表現,以豐富生活與心靈。
2、 審美與理解:使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與鑑賞活動,體認各種藝術價值、風格及其文化脈絡,並熱忱參與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
3、 實踐與應用:使每位學生能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環境的知覺,認識多元藝術行業、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尊重與瞭解藝術創作,並能身體力行實踐於生活中。
  音樂教育的部份在國小課程中有三的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小一、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4、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六年級,標準課綱中有獨立說明。
(三)教學手段分析
  統整教材內容可知一年級生活課程中的音樂教學主要為律動、演唱、演奏,而藝術與人文領域則較為廣泛。藝術人文領域的課程,融合了表演藝術的律動、戲劇表演,在音樂方面又有演唱、樂器演奏、創作等教學內容,是內容相當豐富的設計。
(四)教學素材分析
  分析康軒版生活課程內容素材後,發現生活課程的素材來源很多元,有本土創作者的作曲、外國民謠、原住民謠等等,多用為活動的律動遊戲。而中年級階段的素材多為外國兒歌、童謠,以及取材自古典音樂的素材。本土創作者的作品佔少數,最為少見的是本土民間音樂。
   高年級階段的藝術與人文教材,其素材的來源,融入了較多的本土歌曲,有台灣地方民謠、唸謠、客家歌曲、傳統戲曲等等,原本的外國民謠以及歌曲還是兼具。
(五)教學內容與進程
  內容與進程的部份教育部的九年一貫課綱並未仔細說明,在此分為結構、節奏、旋律等要素來分析,將教材內容做分類和整理。一、二年級並未有正式的音樂課,將音樂課融入生活課程,在此直接將生活課程之音樂教學內容做合併整理。

結構要素

節奏要素

旋律

其他

一、二年級

X

體驗

m、s、l唱名的體驗

X

三年級

五線譜
高音譜號
A-B-A曲式
C大調音階
上行音、下行音
樂曲的反覆形式

*

4 、2
4  4

唱名r、m、f、s、l、t、d’以及在樂譜上的位置

直笛基本練習
直笛指法:01、012、0123、02

四年級

G大調
認識力度記號
連結線、圓滑線
斷音
(反復記號)
三段曲式
級進與跳進音程


3
4
3
8

#記號(F#)
記號
音樂強弱體驗

直笛教學
管樂器介紹
直笛吹奏C大調音階

五年級

變奏曲形式
F大調
變奏曲
二部合唱
二部輪唱

*
*

漸強記號、漸弱記號
降記號
音程裝飾音
速度術語

直笛教學
管絃樂
直笛與樂器合奏

六年級

五聲音階
a小調音階
Ⅰ、Ⅳ、Ⅴ級和絃


6 8

X

協奏曲

二、康軒版音樂教材與三大教學法之比較與評析
(一)基本理念之比較與評析
1、比較

來源

教學目標

康軒版
藝術與人文領域

*探索與表現:使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運用媒材與形式,
  從事藝術表現,以豐富生活與心靈。
*審美與理解:使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與鑑賞活動,體認各種藝術價值、風格及其文
  化脈絡,並熱忱參與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
*實踐與應用:使每位學生能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環境的知
  覺,認識多元藝術行業、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尊重與瞭解藝術創作,並能身體力
  行實踐於生活中。
(根據上述之三項課程目標,列有分段能力指標)

達克羅茲
音樂教學法

*透過律動教學,訓練學生表達個人內在情感。
*透過律動教學,提升學生對音樂之理解與感應,進一步表現在外在肢體上。
*透過律動教學,結合個人內在情感與音樂之感應,達到音樂創最終目標。

奧福
音樂教學法

*幫助學生累積生活音樂經驗
*幫助學生發展其潛在的音樂性

柯大宜
音樂教學法

*好的耳朵
*足夠的音樂智慧
*高尚的心
*音樂技能

2、評析
  藝術與人文領域融合了「視覺藝術」、「音樂藝術」、「表演藝術」,並切強調人文素養的塑造與重視,整個領域的範圍非常廣泛也包函了整個藝術教育的優點。在音樂教學方面,九年一貫理念下產生的音樂教學比起其它教學法雖然較活潑生動,但卻沒有較具體的理念。這樣廣泛籠統的理念並不能真正代表音樂教育的全貌,也不能幫助音樂教育的推動有所進步,相反的教師在教學時,若沒有再審慎選擇與規劃,則會讓教學顯得雜亂無章。反觀達克羅茲的重視情感;奧福教學法對孩子天生條件的重視,還有柯大宜教學法的歌唱,九年一貫下的音樂教育卻彷彿是過於理想的目標,看不見音樂教育的理念。
(二)教學目標之比較與評析
1、比較

來源

教學目標

康軒版
藝術與人文領域

*探索與表現:使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運用媒材與形式,
  從事藝術表現,以豐富生活與心靈。
*審美與理解:使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與鑑賞活動,體認各種藝術價值、風格及其文
  化脈絡,並熱忱參與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
*實踐與應用:使每位學生能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環境的知
  覺,認識多元藝術行業、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尊重與瞭解藝術創作,並能身體力
  行實踐於生活中。
(根據上述之三項課程目標,列有分段能力指標)

達克羅茲
音樂教學法

*透過律動教學,訓練學生表達個人內在情感。
*透過律動教學,提升學生對音樂之理解與感應,進一步表現在外在肢體上。
*透過律動教學,結合個人內在情感與音樂之感應,達到音樂創最終目標。

奧福
音樂教學法

*幫助學生累積生活音樂經驗
*幫助學生發展其潛在的音樂性

柯大宜
音樂教學法

*好的耳朵
*足夠的音樂智慧
*高尚的心
*音樂技能

2、評析
  在教學目標方面,九年一貫的課綱有將音樂的能力指標列出,但還是非常模糊的敘述。達克羅茲教學法在這方面即重視「律動教學」,很清楚的指出其教學首要精神;柯大宜教學法將音樂教學最直接的目標寫出,簡單明瞭很容易就可以了解。而九年一貫的精神卻還是模糊的(姚世澤,2003),僅能從字詞上去挑選有利解釋,再轉化成教學,而這樣的教學成效還是有待評估。
(三)教學手段之比較與評析
1、比較

來源

教學手段

康軒版
藝術與人文領域
音樂教學

*與表演藝術結合:含肢體律動、戲劇表演。
*演唱
*創作
*演奏

達克羅茲
音樂教學法

*律動
*說白
*歌唱
*即興創作

奧福
音樂教學法

*律動
*歌唱
*樂器合奏
*即興創作

柯大宜
音樂教學法

*歌唱

2、評析
  三大音樂教學法因為其教學精神不同,所使用的教學手段也不同。達克羅茲重視的是即興、肢體律動;奧福教學法則是多了奧福樂器的特色;而柯大宜則選擇了人生而具備的歌唱能力。而康軒版的音樂課程設計則包函了三大教學法的優點,因為有表演藝術的關係,康軒版音樂課程在肢體律動方面也有許多設計,並切與戲劇結合,但是較不足的地方則是與音樂教學的結合較不明顯。奧福所強調的樂器合奏,在康軒版的教材內也可以看到,但是康軒版所使用的樂器是一般節奏樂器、直笛,此點的設計大概是因為台灣一般小學的節奏樂器比較普遍。比起較昂貴的奧福樂器取得容易,但是奧福樂器有輔助音樂教學的功能,康軒版教材的節奏樂器是在教學後讓學生一起合奏的工具而已。柯大宜的歌唱教學,是康軒版課程最常出現的,但是康軒版課程設計往往只是為了歌唱而唱,歌曲的編排也未更謹慎挑選,感覺歌唱的意義不大。
   綜觀康軒版的音樂教學,是比較傾向活潑、多元的設計,或許可以讓學生較能維持學習動機,但是在音樂基本觀念的教學和素質提升方面卻不一定是肯定的。
(四)音樂教學內容與進程之比較與評析
1、比較

來源

教學內容與進程

康軒版
藝術與人文領域
音樂教學

*本土歌曲:本土創作歌曲、民謠、原住民歌謠、客家民謠、戲曲
*外國民謠
*名家作品
*名家作品改編

達克羅茲
音樂教學法

*所採用的音樂型態並無限制,若能適當引導學生即可

奧福
音樂教學法

*奧福與凱特曼女士所編作之「兒童的奧福音樂」。
*本土化簡易的兒歌、童謠及民謠。
*創作作品

柯大宜
音樂教學法

*本土民謠
*名家作品
*外國民謠
*視唱教材

2、評析
   康軒版相較於「達克羅茲」上表是按照康軒版之內容所整理出的結果,在國小教材內已經有安排進度,且在每一册都有附錄補充歌曲讓老師運用,感覺已經有限定素材所以和達克羅茲教學法不同。但是九年一貫的課綱並未規定素材之選用,除此之外其他版本課本素材選擇也不相同,所以若從較廣泛的定義來說,國小教材也是沒有規範素材選擇的。
  比較康軒版與「奧福」、「柯大宜」,相同點是都有各式各樣的取材。但是奧福教學法與柯大宜教學法都有按其教學需要而編制的教材,康軒版雖然有部分的歌曲是按教學需要而編,有許多素材的選擇仍然不是很妥當。有時候選擇的歌曲難度不適合,有時候只為單元標題而選擇相近素材,對於音樂教學的幫助不是很大。此外,柯大宜音樂教學法所重視的是對本土音樂的了解,康軒版課程一直到高年級才有少數本土音樂的認識,取材也以外國歌曲佔多數,可以預見學生對於本土音樂並不能真的認識,這是康軒版教材教缺乏的部份。
(五)音樂教學內容與進程之比較與評析
1、比較

來源

教學內容與進程

康軒版
藝術與人文領域
音樂教學

*內容有節奏訓練、視唱訓練、直笛演奏、樂理概念
*見表一之內容整理

達克羅茲
音樂教學法

*節奏訓練、視聽訓練、音樂詮釋
(無明確進程)

奧福
音樂教學法

*奧福兒童音樂五冊

柯大宜
音樂教學法

*根據各國民謠素材及精緻音樂排列出一定之教學內容與進程。

2、評析
  音樂教學內容:三大教學法內容大致以音樂要素或概念為主,康軒版也將音樂相關之教學活動編入教材,尤其在「直笛教學」有一定的進度與教學配合。
  在音樂教學進程上以柯大宜最具系統化,每個教學進程都有相當完整的規劃。由康軒版教材內容整理資料可看出該教材有按照一般音樂教學的概念安排進程,但與柯大宜教學法相比仍是不周全的安排。尤其是樂理教學、認譜、符號命名等,許多教學觀念不夠專業,舉「唱名」教學為例,其教學安排往往讓人不知道是單獨首調唱名教學還是絕對位置教學。另外康軒版在一、二年級並沒有音樂概念教學,從中年級開始就已很快的速度介紹樂理概念,而且沒有以音樂素材加強學生的概念。
  康軒版的另一個值得再探討的點是,每冊的編排與素材選取難度不一,沒有連慣性。舉例來說,三年級上學期教材的素材選擇偏難,學生有許多還未學到的觀念,而三年級下學期曲目的選取可以和樂理教學配合但素材歌曲卻比上學期簡單。在此可以看出,康軒版教材在「縱向」的進程設計不甚理想,教材協助學生正確學習音樂概念的可靠性也不足。

叁、結言

  經由以上的比較與分析後,會發現九年一貫課程的確較傳統音樂課程更多元、生活化,尤其是一向以升學主義為主的台灣教育環境下,九年一貫的課程讓學生的學習有了許多轉變,尤其是「人文」素養的提升。這樣的改變在藝術與人文領域內可以看見,許多教材內容也顯示希望藉由老師的引導,帶領學生有更不同的學習角度。
   但是在音樂教育的角度看來,九年一貫的理念雖然是好的,但在實際教學上卻不一定是正面的答案。尤其是在對三大教學法有所了解後,進一步去檢視自己國家的教材,才發現原來我們的教材與設計的理念有這麼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筆者認為音樂的學習是可以讓學生享受其中的過程、開心沒有負擔學習,卻又能有所收穫的!在康軒版的課程安排中,雖然已經加入了許多不同以往的學習內容,但是否能夠讓學生建立扎實音樂基礎卻稍嫌不足。以下是在比較與分析後提出可以改進的建議事項:
1、 低年級生活課程(音樂教學部份):必須做好未來音樂學習的準備,即使是音樂概念體驗也要有系統性的安排,以免錯過低年級學生對音樂感應體驗方面的優勢。
2、 音樂概念教學:須要有一定教學進程,配合學生心理、生理成熟度,並且有足夠的準備、命名教學、複習階段,讓學生不只是學到知識而是能夠運用並實行。
3、 本土音樂的了解:在康軒教材中,只有高年級有較多本土音樂欣賞,只於本土因為有何特徵?是不是本土音樂就等於「五聲音階」?這些不正確的盲點都是無形中給予學生的。所以在本土音樂方面若能給學生更好的觀念,認識自己文化的音樂,更學會欣賞、珍惜、保存本土音樂的重要性等,都是音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4、 師資的專業性:藝術與人文領域是一個融合視覺藝術、音樂藝術、表演藝術的學科,到底該如何教?音樂怎麼與表演藝術結合?音樂藝術與視覺藝術有哪些可以相通處?在教學時又怎麼給予正確的音樂概念與培養,都是身為音樂教育人員所必須重視的。

文章录入:巴松的使者    责任编辑:巴松的使者 
  • 上一篇文章: 人人音乐教育——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必由之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