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
|
||||||
京剧进课堂并不是简单让孩子学京剧 | ||||||
作者:杨静 文章来源:辽宁晚报-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19 | ||||||
作者单位:辽宁晚报记者 杨静 现代都市中,职场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业余时间借助文化艺术来调节心情成为许多年轻职场人的选择,而相对于京剧等传统艺术形式,通俗易懂的“快餐文化”似乎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其实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京剧院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倒是觉得传统艺术其实更利于职场人减压。喝着茶、品着戏,静静地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韵味和魅力,这样才能达到深层次的减压,而热闹的‘快餐文化’不一定能真正减压、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杨赤认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单纯追求产业化,追求利润,更应该关注全民文化素养、艺术品位的提高。同时,东北三省还可以在此加强合作,各省剧场间加强交流与学习。 谈“剧场艺术” 辽宁的剧场艺术正在恢复 提到京剧在辽宁的发展状况,杨赤介绍说,在政府的扶持下,随着百姓生活水平和艺术素养的逐步提高,辽宁的剧场艺术正在逐渐恢复。“虽然这些年电视、网络对于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冲击很大,但是剧场艺术给人的那种感受,是在电视、网络中无法体会的。当人们逐渐意识到、感受到这一点时,就会更多地走进剧场。” 杨赤介绍,大连京剧院去年共演出120多场,除了一些到校园、农村的公益演出外,大部分是商演。“票价定得很低,10元、30元、50元,就是希望更多人能走进剧场听戏,扶植培育演出市场。这也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让我们京剧的发展无后顾之忧。”杨赤说。 谈艺术“联姻” 演出效果好 但不是趋势 就在上个月底,一场被首都媒体称为“评书和京戏首次联姻”的《听书·看戏·品三国赤壁之战》在长安大戏院上演,汇聚了众多京剧名家,杨赤也参与了演出。 “效果很好啊,评书和京剧都体现着历史文化,在艺术上统一,在内容上又能优势互补,观众反响也很好。”杨赤说。 近年来,各种艺术形式的“联姻”演出并不罕见,不断出新的演出形式吸引着观众和媒体的目光。不过,杨赤认为,虽然这样演出效果不错,但是也只是一种演出形式,而不能成为发展方向和趋势。 “我个人不排斥这种‘联姻’演出,也愿意参与其中,通过新颖的演出形式吸引观众来看,希望让大家从接触到接受,再到逐步喜欢上京剧。但是,京剧的发展根本上还是靠自身魅力。” 谈“京剧进课堂” 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学京剧 教育部办公厅曾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200所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要在课堂上学唱15个京剧选段,其中经典“样板戏”选段占较大比重。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过去我们也提过‘京剧进课堂’方面的提案,但是,‘京剧进课堂’不是让孩子们都在课堂上学京剧,如果这样去理解、去做,是有偏颇的。”杨赤说,“京剧进课堂”应该是到学校给孩子们演出经典京剧剧目,让孩子们接触、感受京剧的魅力,培养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京剧里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的是忠孝节义。所以,不但要让孩子们听戏,还要给他们讲这出戏是怎么回事。” 谈“文化共建” 三省应多创作反映 关东文化主题的精品剧目 京剧是国粹,在东北三省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杨赤介绍,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吉林省京剧院,曾创作了一批经典剧目,如《火焰山》、《钟馗嫁妹》、《安天会》、《天女散花》等,这些剧目多次出访亚洲、欧洲诸多国家,深受各国观众的喜爱。而同时代建立的黑龙江省京剧院创作的《三少年》、《上任》、《千万不要忘记》更是脍炙人口,深受好评。大连京剧院是2005年经由文化部评定的省级重点京剧院团。始建于1949年4月,2007年5月改名为京剧院。曾拥有曹艺斌、蓉丽娟、哈鸿宾、张铁华、周少楼、闻占萍、刘慧琴等艺术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初的东北巨富牛子厚就出生在吉林省,他是京剧科班出身,还自己出钱修了一个戏园子,并从北京接来了以四喜班为主的戏班来吉林演出。从此,他结识了京剧艺人叶春善。为了培养京剧接班人,牛子厚就和叶春善商量,出钱在北京创办了喜连成科班。 因此,杨赤认为,这些都是三省京剧的文化根脉,三省京剧各有特色,名角儿辈出。如果能够联动,把各自的优秀剧目、名家进行交流演出,不但能够彼此学习提高,更能够满足各省京剧迷的文化需求。同时,还可以取长补短,创作更多反映关东文化主题和东北风土人情的精品剧目。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