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爱上音乐课,从而安静下来
北京溪翁庄中心校 张书学
《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对音乐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这几句话,说是实施建议,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个教学理念,是我课堂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众所周知,要想充分发挥听觉的作用,就必须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而这个安静的环境需要师生双方的努力,在我的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做一个聪明的音乐教师,课堂上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够爱上音乐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音乐教学是一个广泛而专业性及强的领域;而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接受了很短时间的专业培训,换句话说,我们的专业技能技巧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欠缺。来自各方面的条件又都不允许我们放下一切,去专修我们的专业不足,而恰好在众多的不足之中,我们每个人又都有着相对的强项,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判断自己,为自己的课堂定好位。恰倒好处的展示自己的强项,使学生能够被你的强项所吸引,因而从心里喜欢你,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自然学生也会爱上你的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巧妙设计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一个好的导入,它可能是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游戏,也就是说,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具备一个共同的宗旨:必须从音乐出发,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下面举一个实际教学中的小例子。例如在上二年级《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一定都特别爱听故事吧?老师今天就要带你们去故事林里游玩,那里有精彩的故事在等着我们,(放课件),可进入故事林必须学会下面的本事:接下来就是学本事拍 拍 小手跺 脚 飞 飞 ;也就是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过程中,学生高高兴兴的就掌握了。
2.声情并茂的范唱,使师生的情感与歌曲的情感达到共鸣。
“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领悟歌曲情感,歌唱时运用多种手段,声情并茂的表现歌曲情感。这样的范唱又怎么可能不打动学生呢?现在,我们的教学手段先进了,大多数的教材歌曲都可以从网上下载范唱、伴奏;也有的学校定了范唱带,这样学习歌曲时,教师再不必边弹琴边范唱了, 你可以有更宽泛的空间展示你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这里也举一个小例子:在三年级第六册第一课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教学时,我选择无伴奏的方式动情的把这首歌唱给学生,并且随机的加了几个简单得手势,歌曲深深的打动了学生,教室里可安静了,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这里不在赘述。但还有一点补充:教师要把每一次范唱当成一次演出来对待。
3.发挥自身优势,升华课堂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趣。”一堂音乐课要使学生的情感达到这样的境界,课堂情感的升华是必须的。还是以《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为例:当学生们已经能够流畅的歌唱,但情感性还欠缺些时,我适时的对学生们说:孩子们是这样赞美自己的妈妈,你听听,像我这样的大人,是怎么表现对妈妈的爱!学生们一个个竖起了小耳朵。我为学生们动情的演唱《儿行千里》这首赞美母爱的歌,学生被感动了,当他们在唱起《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这首歌时,小脸上多了几分感动和激情,他们的内心里多了几分对母爱的理解,我又不失时机的对大家说:你还有什么话想对你的妈妈说?三八节就快到了,你不想把这首歌作为礼物送给你的妈妈吗?歌中加入你要对妈妈说的话是不是就更好了?
充分发挥“小老师”奖励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洛克曾经说过: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掉忘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在音乐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我都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小老师 ”,时间长了,学生们自然的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人人争当小老师。
1、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曾面的学生都有收获,我是这样做的:
例如:在教唱四年级《兰色的雅特朗》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的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2、节奏教学时,发挥注意观察生活学生的特长。
生活中处处有节奏,只不过有一些我们要适当整理,有一些却可以直接拿来用,而学生中有一些特别的“有心人”,他们对这些节奏就非常敏感。例如:在上第四册《我爱雪莲花》一课时,χ 0 节奏学生总唱不准,不能够把那种轻盈、利索表现出来,于是我就启发学生,谁看过小鸡吃米?来模仿一下它的声音?有好多学生举手了,大家开始评价他们的模仿“他不象,小鸡吃米声音很轻,边吃还边抬头呢……”“他最像,声音轻,还很干脆”。最后选出一位小老师,学生们跟他一起学会了。
马克思曾经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别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课堂上,使学生在爱的前提下安静下来,培养学生具有辨别音乐的耳朵,学生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