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图文]何谓即兴伴奏            【字体:
何谓即兴伴奏
作者:吴跃华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网友原创作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4

 

[内容提要] 文章根据黑格尔的三大相性原理,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充分论述即兴伴奏的概念内涵。指出即兴伴奏的特征主要是强调实用性、工具性、程式性,次要是强调创造性,最后关照艺术性。

[关键词]  即兴伴奏    高师钢琴教学   

不久前,“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组委会的有关负责人指出,“钢琴伴奏与编配(俗称即兴伴奏)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成为师范院校音乐系科的主干课程”。即兴伴奏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然要有其坚实的理论支撑。笔者在此仅就即兴伴奏概念的内涵作一番理论探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任何概念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三环节,即普遍性、特殊性、单一性,三者并不相等。任何概念也都存在着三者的相互联系。任何事物,它既然是单一性的存在,必有其单一性特点;它也是某一类特殊事物中的某一个体,与该类事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特殊性;它又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特点

就即兴伴奏而言,它首先是属于音乐范畴,必然有艺术性这一共性要求;它也属于音乐表演范畴,也就具有音乐表演的特殊性即创造性、不可重复性特点;同时,它本身还具有单一性即实用性、程式性等特征。

说实话,要想下一个能包含上述特征的即兴伴奏的定义是实难办到的。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开放性研究方法,即目前我们能理解多少就谈多少,不要急于给即兴伴奏下一个封闭性的定义。就这一点而言,目前发生在即兴伴奏领域的争论大多是源于没有抓住即兴伴奏的本质而作无谓的争论。那么,如何就黑格尔的三大相性原理来理解即兴伴奏呢?笔者试作进一步分析。

倘若过于强调艺术性,我们就能很好的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为何是整个艺术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因,也可以领悟舒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甚至超过了歌唱本身作用的艺术处理的妙处。但我们决不能把艺术性当作即兴伴奏的特有属性来强调。如果要强调的话,可以断言,凡艺术领域任一分支都可以用艺术性来衡量。因此,那种认为即兴伴奏不写下来不足以体现艺术性、完美性的误解是源于把普遍性当成特殊性的缘故。

倘若过于强调创造性、不可重复性的话,确实,真正好的伴奏是不能多一音或少一音的,必须要具备极高的艺术敏感,才可能胜任即兴伴奏。正如西方音乐史上的即兴演奏一样,也只有一些大师才可能率尔操觚的。如此也就能理解一些学者之所以主张必须把伴奏谱写下来再弹的缘故。然而即兴伴奏作为音乐表演这一特殊性群体中的一员虽然具有其属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把音乐表演的特殊性当成即兴伴奏的特有属性来对待。倘若就此把音乐表演的特征或一般伴奏的特征当作高师钢琴即兴伴奏的特征的话,那么,即兴伴奏也就因为失去其自身独立的存在价值而没有必要开设。或者在高师教学中树立一个只有大师才能企及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笔者以为,即兴伴奏更强调灵活性、临场应变性。也正因为如此,即兴伴奏才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如声乐教师在给学生上声乐课时(除非专业音乐学院配有专职钢琴伴奏教师)所用的练声曲(甚至包括艺术歌曲)基本上是即兴的,而且艺术性较低,但也照样不影响培养一些很好的声乐人才。广大的学习声乐的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说即兴伴奏不写下来就缺乏创造性而一无是处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对象将如何实践呢?是不是要自己把正规的钢琴伴奏谱弹好再练习声音呢?即使要求音准很高的课程如视唱课,也有许多教师弹的是即兴伴奏来辅助教学。再有进行音乐欣赏时,为了让学生记住主题,也必须用即兴伴奏的方式反复弹奏主题。当然,在进行音乐知识讲解时,更不可能时时处处把伴奏谱写下来再演示。因此,处处以正规伴奏谱的姿态来要求即兴伴奏的主张必然有用音乐表演特殊性掩盖高师钢琴即兴伴奏特殊性之嫌疑。

诚然,即兴伴奏就汉语字面上的意义来讲是有瞬间性的含义。那么,是不是强调瞬间性(就在弹奏之前有准备时间来说)就不可以教习呢?试设想如果把瞬间性理解为没有时间差,那是不可能的,那样只有有非常好的“内心听觉”的人如受过训练的盲人或作曲家才有可能达到。对于高师范围内的师范生教育来说,探讨这样的问题毫无实际意义。如果我们承认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时间差的话,我们就会有一个短暂的思维过程。这样,对于提供主旋律乐谱的情况来说,我们至少可以在伴奏开始前考虑调式调性、简单的开始和弦和音型来编织伴奏织体,在弹奏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逐渐丰富它以及提前构思后面的乐句伴奏。这一技能可以说是我们视唱训练手段的翻版。

倘若强调即兴伴奏单一性特征,即实用性和程式性,笔者以为这正是这一学科备受众人关注的价值所在。但这一点又恰恰常被所谓的专业人士用所谓的专业标准所否定的。如何理解单一性特征呢?按理说,一个学科能够诞生成为理论,必然有一个长时间的实践积累过程,而长时间的实践必然有赖于实用性功效的支撑。因此,即兴伴奏先天就具有实用性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一直延续到今天。如教师在给学生做发生练习时弹奏的练声曲,合唱队做分声部的排练时所弹的帮助队员掌握歌调的伴奏。至于程式化的理解,笔者以为,程式性与创造性、艺术性并不完全矛盾。按音乐的本质来说,它是非语义性、非造型性的。它有自身的逻辑体系法则,作曲家就是靠约定俗成的音乐语言来作曲的,这本身就是程式,只不过这种程式得到大家的认同而已。如果非强调它的灵感性的话,可以说,音乐本身就不能被教习。因此,历史上关于这一点似乎大家都心照不宣,从来也就没有真正的教习作曲的。学习钢琴的初级教材“599”的作者车尔尼甚至认为作曲者按照已经存在的体裁和形式作曲,不需要有什么独创性。至于艺术性问题,有关艺术美的问题历来存在自律论和他律论的争论一向很复杂。不是强调艺术性就能彻底解决艺术性问题的。诚然,就高师钢琴即兴伴奏的单一性的理解还可以再补充一点。笔者以为,艺术本身也有非艺术性一面,也许高师钢琴即兴伴奏在基础教育中正扮演着这一重要角色即工具性、辅助性的角色。

综上所述,笔者据黑格尔的三大相性原理来理解的高师钢琴即兴伴奏,其主要是强调实用性、程式性、工具性,次要包含创造性、不可重复性,最后关照艺术性,如果用分值来表示的话,大致各占503020分,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当过于强调艺术性时,即兴伴奏所呈现的形态就是理性创作的成品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谱。从这种意义上讲,不进行一定的严谨的配写伴奏谱是不能进行即兴伴奏的。当过于强调创造性、不可重复性时,即兴伴奏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历史上大师们才能操觚的即兴演奏。从这种意义上讲,即兴伴奏强调灵感思维的,也是不大可以教习的。当强调实用性时,其形态必然呈现程式化特征,其本质必然体现工具性面目,其地位必然显现辅助性角色,其技法也就因人而易而表现出灵活性、临场应变性的套路。即兴伴奏也就是可以教习的。综合考虑,把握三大相性的比例关系,才是笔者所理解的高师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内涵。也只有准确把握即兴伴奏的本质内涵,有的放矢,还能作出相关的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

①《音乐审美问题研究(杨和平著)》序言  茅原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版

 

E-mail:wyuehua2004@163.com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音乐系  吴跃华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对音乐新课程标准体现“三个代表”指导思想的探索性解读

  • 下一篇文章: 对当前高师和声教改中若干观点的质疑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