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 呼伦贝尔学院音乐系 霍磊 摘要:本文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从传统的专业技巧课、 传统理论课和技能课,以及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补充的实践类课程和姊妹 艺术类选修课课程几个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 关键词:技巧课 理论课和技能课 实践类课程 姊妹艺术类选修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师范院校要积极配合我国基础教育改 革,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 教学观念,争取尽早培养出适合新课程教学工作需要的音乐师资。响应这一要求笔者 从课程结构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课程结构的安排,笔者认为要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为前提, 设计为学生提供花钱少、收获大的教育、教学服务方案为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为目标,以实现课程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基于此,首先要把音乐教育专业类学 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艺术素养确立出来并作为设置必修课的标准,然后根据学生个 性化发展的需要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同时开设丰富的综合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 学的课程组合平台。 一、 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专业技巧课的调整 (一)调整方向 1.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歌唱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歌唱理论、歌唱技巧、及 发声练习曲和歌曲整合为《歌唱理论与技能基础》,将之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授 课。把传统《声乐》个别课设为拔高选修课,供有兴趣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选修。 2.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键盘应用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钢琴弹奏技巧、理论、 相关知识及相应作品与钢琴练习曲整合为《钢琴应用基础》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 授课。课程内容应包含培养节奏感、一般弹奏技法和即兴伴奏基础、初级键盘和声与作 品分析、识谱、视奏、简单正谱伴奏、为歌曲编配简单伴奏、键盘弹唱等,以满足基础 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把技巧性强的《钢琴演奏》、《钢琴正谱伴奏》(个别课), 《中高级键盘和声及作品分析》《钢琴与乐队》、《钢琴四手连弹》(集体课),设为 拔高选修课,供具备一定演奏条件的学生选修。 3.想修其它器乐的学生首先要在相应的乐队中学习,获得规定学分后,如果有兴趣、有 基础,可以提出申请,拔高选修《××演奏与实践》,上个别课。演奏水平特别突出的 同学可以提前申请拔高选修。 4.《舞蹈》课改为《形体训练与音乐教师形象设计》设为必修课。目的是增强该课程 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调整的意义。 1、这一调整可以进一步突出师范性特点。新课改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学的目的是 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种专业技能,因此,高师的课程设置 应符合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及实践能力形成的要求。 2、这一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获得必修课学分后,在专业演唱、演奏 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选修专业拔高课。条件突出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必修课免修, 直接选修专业拔高课。 3、这一调整可以节约大量教学资源。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学校一般要为每个音乐教育专 业学生开设一门主修个别课、一门必修个别课、一门选修个别课,这样占用了大量教 学资源,学生的平均学习成本非常高。经过调整,取消了主修个别课,必修课采用集 体授课,选修类的个别课是为那些有可能在演唱或演奏方面有造诣的学生开设的,对 于他们可采用另付费用的形式。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一般学生的学习成本。 4、这一调整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安排实践课和技能课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经过调整学生从传统个别课上节约了大量时间。 二、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理论课和技能课的调整 1.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课程观、课程标准,以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整 合出《实用教师音乐理论和技能基础》,并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其内容涵盖《音乐与游 戏》、《合唱与指挥》、《基础乐理》、《基础视唱练耳》、《儿童歌曲创作基础》、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音乐认知 能力分析》、《音乐中的人文素养》、《生活中的音乐》等。目的是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实效性。 2.把传统多声部音乐写作方向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改为 选修课。把实用的管弦乐曲改编、简单的合唱编写、民乐合奏曲改编、实用电声乐曲改 编等整合为《多声部音乐编写》并设为必修课。 3.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都改为研究型课程。如:把中外音乐史改为《中西音乐美学对比 研究》、《中西音乐文化对比研究指导》、《外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民族 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指导》、《中国 乐理研究指导》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 素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 4.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 指导》、《中国乐理研究指导》、《中国声乐演唱欣赏》、《中国器乐演奏欣赏》、《民族 和声学》、《民族音乐美学》等设为限选课,学生在规定学分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任意选择 自己喜欢的课程,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5.将《欧洲传统声乐演唱赏析》、《欧洲传统器乐演奏赏析》、《外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 《现代歌舞音乐欣赏》、《爵士音乐欣赏》、《爵士钢琴演奏》、《中西音乐文化对比研究 指导》、《中西音乐美学对比研究》、《欧美大众音乐简介》(集体课型)设置为任选课。 以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6.“新的音乐教学理念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要求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 ②另外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这些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增强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见习、实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把《音乐教学法》 改为《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职业能力指导》并作为核心必修课程加以强调,把《音乐教学 法》和《音乐教育学》、《音乐认知学》、《教育教学统计学》等新学科的见习、实习融入 该课程,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确保学生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形成。 7.重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计划。目的是让学生多参加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引导他们在 实践中学习。在第一学年安排四周见习,了解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情 况,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安排四 至八周时间到各学段实习,包括教学法课程所需要的专题实习。在演唱、演奏和理论研究方 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到专业院校或专业团体实习,每次见、实习必须提交报告,并将其 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重要依据。 8.开设必修课《教育、教学研究报告写作指导》,提高学生教学论文的写作能力,以更好地 适应将来的工作。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文字表达、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调查、观察、交流合作、组织,信息加工采集等综合 能力。 三、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补充实践类课程。 1.开设综合活动课。如将《常用教具与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简笔 画与音乐课件制作》、《电脑动画与音乐课件制作》、《电脑音乐创作与制作》、《喜剧与小 品实践》等课程设为任意选修课。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设为必修课,以强 化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课。如将《合唱》、《民乐合奏》、《管乐合奏》、《电声 小乐队》、《室内乐队》、《地方民歌演唱》、《地方戏曲演唱》、《流行歌曲演唱》、《民 族舞蹈》、《现代舞》等课程设为限选课,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社会、学校、学生三 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开设技能课。如将《小乐队组织与排练》、《业余文艺活动指导》、《音乐编辑常识》、 《多媒体音乐制作》、《节目主持》、《影像录制技术基础》、《灯光设计与操作》、《化 妆与舞台形象设计》、《服装道具》、《舞台装饰》、《舞美与表演》、《乐器维修与护理》、 《台词与表演》、《音乐与保健》、《文化经纪人常识》、《音乐与休闲》、《文艺评论》、 《健美操训练与指导》等课程设为任选课,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创造 能力和发展能力。课程结业后发给学生专门技能合格证书。 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补充姊妹艺术类选修课。 1.开设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人文素养综合发展的必修课。如开设《艺术与人生》、《艺术概 论》等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的信息,如:美术、舞蹈、戏剧、文学、诗歌、电影等。 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反思这些互相渗透的艺术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 艺术视野。 2.开设如《家居装饰》、《生活中的色彩》、《艺术与服饰》、《生活中的音乐》、《艺术品 收藏》、《日常礼仪》等为任选课。教学内容选取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为主,以适应学生将 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以上四个方面是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课程调整、改革、补充的整体构思,这一构思是建立在 完全学分制基础上的,学生在修完或具备基础必修课要求的水平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及 需要有选择的发展自己的能力。这必然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 的个性特征将得到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和发展,他们的 兴趣爱好必将获得满足,学校也必将获得来自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可。 注释: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