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观”探究            【字体: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观”探究
作者:李德隆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5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观”探究

浙江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  李德隆

内容提要 21世纪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更是充满希望的世纪。当全新的面貌和姿态展现在音乐教师面前时,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调整、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成败。

关键词:高师音乐  课程设置   能力培养   效果评估           

一 、高师音乐教育简况 

    纵观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教育(包括音乐教育)是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教育,至春秋时期,孔子第一个倡导“诗书礼乐”,此后,儒、墨、道、名、法、阴阳百家争鸣,至秦汉时期的“乐府”开创了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隋唐时期的“教坊”、“梨园”使音乐教育达到高度重视的程度。跨到近现代,从“学堂乐歌”的兴起到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养成高尚之风,以完成国民之美德”的主张,对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呼吁重视音乐教育的困难时期,到以唱歌为中心的初创时期,再到介绍、模仿外国音乐教学经验的发展时期,直至今日的“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至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共处,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享受成功。)的确立,这一系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也看到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光辉前景。专业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参加各类音乐比赛、音乐考级、观摩各种音乐会等等,是人们参与音乐活动的良好途径。这是我国音乐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的高等师范学校大多是由中等师范学校改制而成的,民国初期有6所(即北京、广东、武昌、南京、四川成都、沈阳等高等师范学校),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学和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师资。1919年3月12日,教育部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中设有预科、本科、专修科和研究科。“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不同类型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系科相继成立,如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上海艺术师范大学音乐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等等。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高等师范教育不受重视,至1937年《训练中学师资暂行办法》的颁布才得以重视,对提高中学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明显促进。从1932年3月私立广州音乐院成立至1945年,全国已有11所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以后,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发展速度迅猛,相继建立了10所音乐学院并6所艺术学院。 于是,一度出现师范学院音乐教育模仿音乐学院教学模式,至20 世纪80年代又是音乐学院也办师范专业……应该说高师音乐教育有着非常良好的局面。遗憾的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时代和形势的要求。 

二 、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                

   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为中、小学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合格”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因为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靠的是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高质量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靠的是合格的音乐教师,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靠高师音乐教育所培养,因此,高师音乐教育重任在肩。

   1.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对能力的解释是:“凡是人在完成活动的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音乐的学习确需一定的天赋,更需要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创新是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发达的不竭动力”。就高师音乐教学而言,演唱、演奏是音乐的二度创作过程,必然涉及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欣赏音乐时的想象与联想是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可通过体感训练法、节奏游戏训练法、曲式结构体验法、指挥训练法、二度创作训练法、符号创作法、曲调创作法等策略和方法发掘学生的潜在创作能力,主动探索音乐。

   2.重视艺术实践

    人类的音乐实践包括三个创作过程:作曲、演唱(奏)、欣赏。音乐艺术是一种直接经验,无论哪一个教学领域,都应注意学生的参与过程,把亲身参与作为获得音乐美感体验、形成音乐审美能力、提供综合音乐素质的主要手段,达到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终身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不能只强调课堂教学的秩序性,应特别重视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3.增加文化含量

  音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特别是艺术类学科);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音乐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笔者认为,音乐专业高考录取的文化课分数线不应降低,数学分应计入总分。因为文化素质偏低不仅给高师音乐教学带来难度,同时为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带来局限。理科中,数学和物理均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达以及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趋势,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此二者是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学、远程教育、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强有力工具,应视为与音乐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能力观”培养要求改革课程结

一直以来,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基本是延用传统的专业设置,即声乐(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器乐(分钢琴必修和其他器乐选修);理论(分基础理论、史论、技术理论)等课程。虽然,至第三学年分专业主修,只不过是主要课程的继续或延伸。有些院校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但均存在因师资而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表现在:(1)在大学所学的抽象的理论和较难的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派不上用场,而工作上需要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差。(2)只会声乐和钢琴,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差,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不足。(3)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力较低,积极性也不高。科研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较低以至不能参与论文交流活动。改革课程结构需调整以往音乐学院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否则,有悖于师范性的体现。新课程设置一定要以高素质,高才能为目标。高素质是师范性的充分条件,高才能是师范性的必要条件。

课程结构的改革可通过替补、合并、增设三个途径去建立,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减少课时,进而合理分配课时和增加选修课。

   1.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替代《钢琴基础》课教学,学程为两年。利用现代化设备,即体现教学直观性,还能使学生相互参照。主修生增加《协奏与合奏》和《钢琴发展史》课。

    2.合并《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二合一),学程为两年。前者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后者是音乐技能训练而巩固前者,二者紧密联系不能割裂。

      3.《音乐欣赏》包括中国音乐欣赏和外国音乐欣赏两部分内容,欣赏音乐必然要分析作品,故将《音乐欣赏》、《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四合二,合并后的课程为《中国音乐史与欣赏》和《外国音乐史与欣赏》,学制分别为二个学期。

    4.《歌曲作法》中增加《音乐文学》课,即可提高歌曲写作的质量,还可弥补学生文学方面的不足。

5.改《艺术概论》课为《音乐美学》,提高音乐学的层次。

6.《配器》课更名为《配器法与乐队排练》,因为学生主要掌握的是小乐队(各种乐队)的编配和排练,而不是交响配器法。

      7.《声乐》课应包括《基础声乐》和《声乐发展史》,主修生增加《合伴奏》课

8.《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调式和声》合二为一(因师资原因,大多院校未开设《民族调式和声》,将失去中国特色)。

9.《中学音乐教学法》与《普通教育学》合并为《音乐教育学》,增强学科教育学意识。

    经过替补、合并、增设以后,使原来的20门课1573.5学时变为15门1400学时,达到了课程改革的目的。所节约的173课时用于其它课的选修和艺术实践,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能力观”的培养要求教师重塑人格

为师必须学高,身正才能为范。高素质的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及奉献精神,可谓“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严谨而科学的治学态度及一言一行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其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愉快、新颖、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寓教于乐,与教育人。

面对教育的改革,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置身于学习者、研究者、监督者的境地。这是重塑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体现高素质教师的重要环节。

  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施教者,客体是受教者,所借助的媒介是音乐作品。施教者以音乐作品为媒介来感染受教者,受教者又不断向施教者反馈信息,构成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教师不断调整音乐教育的运作过程,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定向性、调控性、有序性的教育行为,引发受教者的情感活动,来实现教育的目标。

    作为音乐艺术教育施教者主体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音乐文化艺术的传递者,他们把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艺术遗产传授给后人,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艺术的向前发展,更离不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性的工作。

                      五、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当前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缺乏整体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式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优生劣汰。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生理心理等四个方面的教育。”片面意识下的素质是文化素质,不等于人的全部素质,当今世纪意识的素质指的是人文素质。探索世界先进教育体系,应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先进的教育思想。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加强素质教育的唯一举措是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在高校就要增加人文学科的学分。“历史上70%的科学家在人文与艺术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不加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不可能取得顶尖的成果。                

                      六、新课程结构下的必要条件

    我国高教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教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自身在教育思想观念、学科专业结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问题,特别是与之相适应的高层次课程建设。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有三大保障措施:一是思想保障。要坚持思想先导,重塑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视为当今时代的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建设全过程。二是组织保障。国家教育部门及相关院校要健全教学组织系统,强化教学指挥系统,完善教学管理系统,调动教师的学者意识和掌握前沿学科的意识。三是条件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三大支柱”建设。

      (一)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培养任务和教学要求。

  根据培养方向和新课程建设的措施,制订适合21世纪高素质、宽口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是高层次课程建设的先决条件。

   (二)、认真抓好教材建设。目前,我国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尚未有统编教材,大多采用传统教材或自编教材,虽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了一套“21世纪高师音乐专业教材”,但仍是以传统的课程设置而组织编写的,只是冠以21世纪之名,不能适应高层次课程建设的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编写真正适合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的统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在全国试用,再通过试用情况修订通用。各地可编写部分地方特色的教材推广使用。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音乐艺术教育施教者的音乐教师,除了应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外,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修养。

       (四)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开展学术活动。建立艺术教育研究机构,探索艺术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音乐学科的水平。

 

———————————————————————————

作者李德隆,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湖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音乐理论与作曲。

电话:0572——2365489   13587226158     邮编313000 

Email: ldl6168@sohu.com

 

     注释:

    ①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第76-98页

②《心理学》第25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张淑珍《新音乐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第31页—中国纺织出版社

④于建福《素质教育》第 8 页----教育科学出版社

      ⑤同④第 16 页

 

   参考书目:

     1.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凌、赵讽主编《世界音乐教育集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

        4[]本耐特。雷默《21世纪音乐教育使命德扩展》,全国第七届音乐教育会议文件

5.   刘沛《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全国第七届音乐教育会议文件

6.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解读音乐教学风格-音乐教育研究

  • 下一篇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在走向何方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