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案交流参考 >> 小学音乐教案参考 >> 文章正文 |
|
||||||
创——《美丽的小孔雀》上海版本新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教案 | ||||||
作者:毛毛推荐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网友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6 | ||||||
第一单元 民族花朵 第一课 创——《美丽的小孔雀》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毛毛推荐 教案出处:上海教育资源库集体备课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学跳孔雀舞和律动创编《美丽的小孔雀》。 由于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而且孔雀舞的舞蹈动作也较为复杂和难学。因此,在本课中由欣赏到入,将模仿象脚鼓的鼓点的节奏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旋律的节拍、感受傣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音乐教育具有凝聚群体和张扬个性的作用。在本课的设计中通过学跳孔雀舞和律动创编《美丽的小孔雀》,使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掌握孔雀舞的基本动作,然后通过互相的模仿和教师的指导中,提高小组和班级的凝聚力、体验舞蹈带来的快乐;并在创作律动组合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得到创作的愉悦。
【教学内容】 1.游戏:《孔雀开屏》 2.律动创编:《美丽的小孔雀》
【教学目标】 1.通过律动创编《美丽的小孔雀》,进一步感受傣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傣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孔雀舞的几个基本动作,感知孔雀舞动作的基本特点,学生能随着音乐自由组合孔雀舞基本动作进行表演。 3.通过游戏《孔雀开屏》的活动,培养学生灵敏的听觉,能听辨和唱准唱名。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感受傣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傣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孔雀舞动作的基本特点,学生能随着音乐自由组合孔雀舞基本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孔雀开屏》 1.教师在课上一人发一张小纸片(彩色),让学生按制作扇子的方法将小纸片折好制作成他们自己的“小孔雀”,然后教师在钢琴上弹奏m s f r l ,学生将听到的音依次写在“小孔雀”的尾巴上,然后按照顺序唱一唱。 2.然后让学生将m s f r l自由排列写在小纸片上,互相交流一下,听听效果如何。 说明: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每一次听音结束后安排一组学生上来交流自己小纸片上创作的旋律,如果有好听的旋律一定要记录下来,为她(他)写在成长纪录手册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以过渡进入旋律创编。用完的小纸片可别丢掉,可以改装成小孔雀的头饰,会有意象不到的效果哦!
二、欣赏导入 1.聆听《孔雀舞》引子,介绍傣族的特色乐器——象脚鼓 2.聆听乐曲第一段,边听边哼唱或跟着伴奏的鼓点拍手、拍腿 3.复听乐曲第一段,教师示范表演优美的孔雀舞的,请学生敲击凳子模仿象脚鼓伴奏 说明:
通过欣赏乐曲《孔雀舞》的引子及第一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乐曲特点及乐曲的情绪。并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孔雀舞的兴趣。
三、律动创编《美丽的小孔雀》 (一)教师示范并讲解孔雀舞的动作特点 (二)学生看图模仿,讨论不同动作的含义,感受舞蹈的乐趣 (三)分组编舞竞赛:为乐曲《孔雀舞》第一段创编简单的孔雀舞组合 1.学生分组讨论、编排 2.各组反馈、交流 3.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动作的要领 4.自由组合完成舞蹈服装的制作(教师可以请学生自带报纸、彩色笔等) 说明:
通过师生对“孔雀舞”基本动作的示范,使学生初步掌握孔雀舞的基本要领。在此基础上,通过看图模仿、分组创编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孔雀舞的特点,感受到舞蹈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及互相学习的意识。
四、表演展示:美丽的小孔雀 伴随《孔雀舞》的音乐,学生生装扮成小孔雀将创编的动作组合轮流展示。 说明: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巩固孔雀舞的基本要领,进一步感受傣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以及体验到创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如果班中的男生不愿意学跳孔雀舞可以让男生模仿敲击象脚鼓的动作为《美丽的小孔雀》伴奏。
【教学随笔】 创作来源于生活,创作来源于模仿,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因此在本课中,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以及对图示的模仿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后面律动创作奠定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也同样的重要,千万不要因为时间的关系而苛扣这一部分的时间;创作来源于实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作的灵感可能就在一遍遍的实践中产生,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实践中体现。 创作来源于积累,这节课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学生对民族知识的积累和教师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如何使多元文化融入音乐教学,让学生更好的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笔者应努力研究的方向。
|
||||||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