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从“爱屋及乌”谈起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和你所教的东西

作者:(洪啸音乐教育论坛的网名)

  
 

    在师范学院读书的时候,总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只要全心全意为学生,努力去工作,就很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谁知,当我真正成为一个教师后,才发现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一个学生喜欢的师长是多么的难!经历了几次挫折后,才感到自己教书的才能已所剩无几,自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则是板起面孔教书,久而久之和学生拉远了距离。然而一次不经意的小事却让我发现了为人师的真谛。

      记得那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欣赏的是《太平洋231》,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这首乐曲很排斥,甚至放到一半的时候就又要求“STOP”!每次都是强行听完,而且嘴里还不时地唠叨“真是恐怖”“难听死了”等等话语,我就琢磨怎么能把学生的听赏兴趣调动起来呢?我想改变以往的教学的路子,所以我在欣赏前对学生说:“每种物体在运动时都有自己特有的音响,今天请同学们听一首曲子听听它表现的是什么运动的物体,看谁最先听出来,把你的答案写到黑板上。”音乐响起,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教室里学生的听赏状态空前的好,我开始鼓动学生:“快把你的答案写上去,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这时,几个平时活跃的学生陆陆续续到黑板上写答案,有的写:“过山车”“猫捉老鼠”“火车起跑”。底下学生开始有了小小的骚动。当音乐演奏到一半时,黑板前挤满了学生,写着他们离奇古怪、异想天开的答案:“鬼怪精灵”“泰坦尼克撞冰山”“鬼子进村”“暴风雨”“战争”“山洪爆发”等等。当音乐奏完时,黑板上写着密密麻麻、大大小小、歪歪扭扭的答案。我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答案,让学生来说明,并且和学生根据音乐的效果给予了评价。当说到“猫捉老鼠”时,我说:“这首音乐气势很宏大、磅礴,而猫捉老鼠,这两只小动物显得太单薄,是否大材小用了呢?”有的学生点点头,可有一名学生说:“那不可以是一群猫捉一群老鼠吗?”“理论上可行,但你见过一群猫捉一群老鼠吗?”这时一位男生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老师,那我说是猫捉老鼠的心情不行吗?体现出猫想捉到老鼠那种急切、震撼心底的心情!”“这位同学的想法确实很创新,很独特,也很有见解!”是啊,音乐虽是作曲家将有形物体用无形的音乐来表现的,而我们的学生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将在无形的音乐中捕捉有形体,不更是难上加难?谁就规定,听到《太平洋231》一定就是表现火车的运动呢?我更是佩服我的学生,,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如天空之广,如宇宙之大!我们不该将他们的思想束缚,我也不想把我的学生教育成一个面孔,他们是鲜活的,具有丰富的创造力的生命个体啊!整节课虽没有什么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但学生的积极性相当的高,参与面百分之百,而我呢?似乎在和学生争辩的过程中拉近了许多的距离,我不在是高高在上了,而是他们的一位谈得来的大朋友。课后一天中午,我到学校附近的小卖店购物,店主知道我是学校老师,便问我教什么的?教几年级的?当我说教三年级音乐时,她睁大了眼睛异样地看着我:“哎呀你就是教我女儿的音乐老师啊!前两天孩子回家说以后要当音乐老师,说老师上课欣赏了一个什么火车曲子,还让写什么了,反正兴奋得不得了,就觉得当音乐老师真好,她说喜欢音乐老师。”我心不禁一动:天哪!做个好老师原来是这么简单,我似乎有所悟:不经意间,竟然让我找到了做一个好老师的真谛。
 

     自那以后,我仔细的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主动地改变了以往的一些做法,我渐渐的磨去认为应有的几分师道尊严,脸上少了一些自以为是的刻板,多了一些笑容。上课也好,课余也罢,我总是先想着以同等身份和我的学生去交流,和他们谈天说地,开开玩笑,容许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偶有闲暇,我常想:教师并不单是会教书的人,而应该是一个更懂得生活,懂得体贴他人、关心他人的人。而当好一个老师,也并单是为了学生能喜欢上自己,而是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同时,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快乐。因而,一个好的老师首先得会做人,做一个好人,然后再去教书,教人做人。

相关本文的评论(需要登录音乐教师论坛才能打开资料)

 

 
 

            

声明:《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及本站的作者原创,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网页制作:赵洪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