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扬琴

 

扬琴,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

相传扬琴的前身是流行西亚地区的一种古击弦乐器,波斯语称“桑图尔”(Santur)。后来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和内地。清初以来多有记述。清乾隆九年(1744),在澳门设置地方官“澳门同知”,邱光任、张汝霖相继任职,在他们所著《澳门纪略》中记载,那里有一种“铜弦琴”,“削竹叩之,铮铮琮琮然”,即指扬琴,可能是葡萄牙人带到澳门去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康熙至乾隆年间董伟业《竹枝词》均记述扬琴伴奏弹词和俗曲。清嘉庆年间,麟庆(17911846)撰写、汪春泉等绘图的《鸿雪因缘图记》第二册有“同春听筝”图(《中国音乐史图鉴》Ⅴ—77)。图中一人奏钢琴,即扬琴。其文字载:“铜琴,刳木作匣,拈铜为丝,敲以细竹,俗称洋琴”。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传统扬琴,框架用色木、桦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图5-2-1)。长9097、宽3241、高5.77厘米。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张钢丝弦,高音用裸弦,低音用缠弦。琴竹又称琴箭、琴签,为两支有弹性的竹制小棰。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又称双八型、双十型、双十二型。音域分别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

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的弦上。竹法(即演奏技巧)有单音、左、右弹轮、双音、长轮(密竹)滚奏、衬音、顿音、琶音、拨弦、上下滑音、泛音等。擅长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传统乐曲有《龙船》、《苏武》、《将军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