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建立数字化共享音乐资料库的设想

武汉市江汉大学艺术学院 王南南

稿源:中音网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就象广阔的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好象永远找不到边。网上的信息量大的惊人,决不是个人的知识量所能比的,众多网民遇到不解的问题时,总是先想到“我得上网查一查”。现代人似乎对互联网产生了依赖性。
     高校的图书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借阅资料的服务,许多学校也设置了电子阅览室,将印刷版转成电子版,方便师生在电脑上阅览。但是音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除了查阅文字资料以外还需要乐谱和音像资料,通常他们选择购买和交换来满足对音像资料的需要,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部分人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资源共享,那对个人来说,收获可能是付出的十几倍、几十倍。如果每个音乐院校利用校园网,将现有的文字、乐谱、音像资料全部输入电脑,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学生下课后,走进数字音乐资料室,带上耳机,搜索音乐和文字,几秒种后,开始听某个音乐作品,边听边看有关这个作品的文字资料,作者简介、演奏提示、和声曲式分析或乐谱。有的学生没时间在这里坐着听,带来优盘或移动ZIP,交纳一定的费用,将资料复制后带回寝室,从进门到复制完毕,不会超过三分钟时间。学生甚至可以在寝室登陆资料库,随时随地浏览、下载。
     数字音乐资料库的建立体现了几方面的优越性:
     一、 提高了资源使用率
     服务器中的一份资料可以由多个网络用户同时打开,避免了一本书不能两人同时借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音像资料不外借,学生通常请管理员将音像资料复制到磁带上,将磁带带走。在数字音乐资料室中,音像资料和文字都可以经过身份确认,由学生自己复制或录制。
     二、 保护资料
     图书管理员经常会发现学生还书时有破损、缺页、丢失等现象,这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现象,无意识地损坏图书谁都在所难免。图书馆采取罚款的办法,只能做到以罚养书,对于某些古版、绝版书籍的损坏,只能是望之兴叹。很多音像资料在保管室长期无人光顾,导致磁带受潮、发霉,最后根本无法使用。还有很多前人的手稿、抄本都应该及时抢救。数字化的图书、音像资料在管理时就方便多了,再不用担心借出资料的损坏、丢失问题。
     三、 节约检索时间
     传统图书馆将图书按类别分好,摆放在书架上,但有些人翻阅之后没把书放在原处,这就给其他读者造成了麻烦,有时为某一部书找的腰酸背痛。最麻烦的是在一本书中寻找某些内容,目录中没有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化大量的时间找。数字资料库中的查找、检索功能可以使查找的时间缩短到几分钟。比如:搜索“贝多芬”,结果将显示名称包含“贝多芬”的所有书籍、文章和地址,点击其中一个就直接进入书籍或文章中,再利用“查找”功能,快速搜索某些文字。这种方式将大大缩短人工查找、检索的时间,提高资料库的工作效率。
     当各学校都开始建设数字化音乐资料库的时候,我们就该考虑小范围的两所临近的学校连网,然后逐渐扩大连网范围,最后达到全国音乐高校数字化音乐资料库全部共享,在建社过程中连网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除了这个优点外,全国高校连网建设数字化音乐资料库的优越性还体现为:
     一、 取长补短
     我国是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各地文化发展与历史、地域情况有密切联系,各地图书馆藏书都带有很强的地方性,另外各地音乐工作者就地采风的成果也有很强的地方性。有许多学者为查找资料,不得不坐火车、飞机去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各地高校音乐资源共享可以提高使用率,也可以使各地学者打破地域限制,更多地学习知识、更多地开展学术交流。
     二、 支援、开发偏远落后地区的音乐教育
     我国有些偏远地区的经济不发达,教育经费不足,用于音乐教学资料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中小学生得不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我曾经带学生到革命老区参加“三下乡”活动,那里的小学有一架风琴,十几盒磁带,音乐课由其他教师带着上,许多磁带都是绞带后又拉直的,每次放《让我们荡起双桨》音都不准,还少了一拍,小学的孩子们唱的音也不准,也少了一拍...我费了很大劲才让他们相信我教唱的是对的。)在一些地方性大中专院校的音乐系里,缺乏教学资料和师资是常见的,往往因为没有教学资料和相应的师资配置无意识地导致某些必修课的教学质量严重不达标。只要有电话和电脑,就能在共享音乐资料库中找到学习资料,这对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学生来说是多好的一件事呀。
     其实现在互联网上的资料已经有很多了,只是那些不熟悉网络的人不知哪里有,从哪开始找。另外,现在网上的音乐资料大部分与传统音乐教学联系不大,而且专业音乐网站以个人网站居多,知识量确有不足。我建议以一个官方网战为主,有志于这项事业的个人网站和各音乐高校资料库将目录全部归到主站上,通过各级链接,进入不同分类的网站。强强联手,公私合营,将管理规范化。所有用户需要交纳一定费用后,得到一个帐号,每次下载资料时,须输入帐号确认身份,进行计费。用户所交费用将再次用于网站和资料库的建设上,便于不断扩大、更新,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数字化音乐资料库的建社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大量的文字、图片、乐谱、音像的输入是一个大工程,我们可以分工协作,进行全国性的总动员,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还可以鼓励各校学生参加进来,采用“义务献血”的奖励措施:输入5万字,可以免费下载50万字或更多。现在的输入方法多种多样,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等,未来的输入法将更加快捷简便,每个人可以各尽所能加入到共享音乐资料库的建设当中来。每个学校都应积极动员学生参加,不但分担了一部分输入工作量,学生也相当于仔细阅读一部分专业书籍,于公于私都有利无害的事。其次就是版权问题,近二十年出版和今后出版的书籍大都能去出版社或原作者处找到电子版,经作者同意,可以将授权内容添加到付费下载栏内。在资料库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会遇到储存空间不够的问题,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电脑科技的进步,开发出体积小,容量大的硬盘和少占空间的存储格式。还可以将体积大的音频、视频文件保留在光盘上,复制若干份,各地重点院校保留一整套,将其目录和压缩格式的片段公布在主服务器上。试听后有意下载者,联系当地管理员付费拷贝。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网络的安全问题,这需要开发软件的专家们帮忙,怎样减少网站被攻击的可能性,怎样管理好付费和免费的使用权限等等。有些问题是现在预料的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可能不在算是问题了。所以我们没必要考虑太多,只需从基础做起,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踏踏实实地进行下去。
     我们的数字化音乐资料库就是要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远大共产主义目标,现在的初级阶段需要大家有奉献精神,在这里呼吁广大学者,任何个人成绩都是国家给予的,当国家需要的时候请你们奉献!最后,希望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学者、专家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为了你们的学生,为了祖国音乐事业的繁荣,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