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艺术教育在清华

清华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在中国科技领域的众多学科带头人中,不少人出自清华。而清华大学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一直注重艺术素质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以下是载自《中国青年报》有关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郑小筠教授的访谈录。

  记者:在清华,艺术教育被人们誉为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加速器,为什么?

  郑小筠教授(以下简称郑):李政道先生说: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句话在清华大学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许多杰出人才都受益于清华的艺术教育,像建筑学家梁思成院士、数学家汪德熙院士、地球物理学家秦罄菱院士、核物理学家王大中院士、上海东方明珠的设计者江欢成工程院院士、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中心设计者马国馨工程院院士,等等。

  还有一批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如中国近代音乐的创始人之一的黄自、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赵元任以及应尚能、张肖虎、洪深、曹禺、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等等都是才华始出于清华的。

  还有胡锦涛、陈清泰、华建敏、秦中一等等,他们都曾在清华学生艺术舞台上展示过青春的风采。

  记者:清华学生艺术团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艺术团?郑: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是清华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清华学子进行艺术实践的园地,是学校实施美育的第二课堂。它代表着清华学生的形象--全面发展;代表着清华文艺的方向--“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代表着清华文艺的水平--高质量。

  现在的清华学生艺术团共有10个队,即军乐队、民乐队、交响乐队、键盘队、合唱队、舞蹈队、国际标准舞队、话剧队、京剧队、美术队,有来自全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650多名成员,可能是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

  记者:这么一个庞大而又门类齐全的演出体系,甚至能比得上一个城市的文艺团体的规模了。你们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郑: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思想教育、组织管理、业务训练紧密结合的完整体系。从组织机构上说,艺术团直属学校团委领导,艺术教育中心负责艺术教学和指导,学生们自己进行日常管理。具体地说,校团委与艺教中心的老师们相配合,组织各队的业务教学、节目排练、大小演出及各项活动。艺术教育中心与团委的紧密配合,是艺术团健康发展的保证。不论哪一方,我们都是把艺术教育当作培养人才的阵地,努力促进学生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记者:清华大学有优秀的艺术教育传统,请您介绍一下。

  郑:这要分为几个阶段来说。

  清华是1911年建校的,1914年学生中就成立了歌咏团,后来成立了国乐社、国剧社(俞平伯就是国剧社的)、美术社(闻一多曾任美术社的社长)等各种文艺社团。20年代,学校成立了中乐部,30年代又成立了西乐部,负责学生的艺术教育。当时,学生们进行救亡宣传,高唱《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等,鼓舞人民抗日。到40年代,有高声唱合唱团清华剧艺社等。他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演出《清明前后》等话剧,团结了一批热血青年为救国救亡而呐喊,鼓舞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使许多学生从此走上革命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学生组织军乐、合唱、舞蹈、话剧等文艺社团。195810月,学校决定正式建立清华大学学生文工团1962年改称学生文艺社团文化大革命文艺社团停止活动。1980年恢复学生文艺社团,1993年改称学生艺术团

  记者:能否说,清华艺术团突出表现了当代清华学子的精神面貌?郑: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阵地,我们对艺术团的学生要求首先是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然后才能做清华的优秀艺术团员,假若清华学生的资格都不够,做什么清华大学艺术团员呢?在艺术团中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我们来自同学,服务同学。艺术团员要回到同学中去,要为普及文化艺术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作努力。我们常提醒大家: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记者:艺术团来自同学,回到同学中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郑:他们来自同学,又回到同学中去,用艺术与同学交流,普及艺术。因此每个队都常常举行校园草坪音乐会、室内艺术沙龙、小专场演出,有的还把排练放到大礼堂前面的草坪上或教学楼前的广场上。在草坪音乐会、艺术沙龙上,艺术团员们连演奏带介绍,同学们在台下欣赏,也会中途上台,与乐队一起演奏交流。

  艺术团不断创作出反映学校生活,反映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节目。从1993年以来,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个能在北京市获奖的作品。像舞蹈《黄河水、黄河人》,虽然不是直接描写清华生活的作品,但通过黄河人民的勤劳、奋斗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而我们清华学生应该是这种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和代表。表演中,学生们也努力去表现出这种精神。

  记者:清华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团体中是什么位置?郑:在去年的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会演当中,北京地区的奖我们拿了24块奖牌(其他获奖最多的学校是16),教育部等五部委的奖我们拿了26面奖状(其他获奖最多的学校是15)。这些奖可以说明我们在全国高校中水平是领先的。

  记者:在全国各大学招收的特长生中,清华艺术特长生人数比例不高,艺术水平却比较高,这是怎么形成的?郑:我们的特长生只占艺术团成员的13,但水平在全国大学中名列前茅。我们反复让学生明确艺术团的目的重在提高素质,全面发展,而不是为比赛夺第一,更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学生们有明确的目标,业务上带队教师有认真的教学计划和要求。

  在去年大学生艺术节上,我们听到一个评价,就是清华真大气。这个大气,我理解是从两方面说的:一方面是节目内容,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表现。比如,清华离合唱赛场最远。安排为早上八点半上场,学生要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出发,同学们没有怨言。当时正值期中考试,在候场处,在露天,在后台,我们都有学生看书、复习。在器乐赛场,我们有军乐、民乐、交响乐三个大乐队,总计近220人参赛。比赛中,不仅乐曲演奏得好,而且上场下场,行动迅速,精神抖擞,整齐划一。

  记者: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在哪些方面?郑:艺术教育对提高在校学生全面素质,包括活动能力、心理素质、性格情操等方面,有很重要的熏陶作用。首先是艺术重在情感教育,有利于形象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参加艺术团的学生是从各个系、各个专业、各个年级(从一年级到研究生的毕业班)的学生中来的,各种场合、各种原因、各种环境的演出、联欢、交流都有。他们接触的人多,见的世面多,与各种人、各方面打交道多,自然眼界宽广、思路开阔、办事灵活。艺术教育使学生开朗、自信、大方。这样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去就容易打开局面。

  艺术教育也是情感教育,通过长期艺术活动的实践,同学们不仅充满朝气、活泼,心理素质好,还重感情,为人坦率、真诚。

  记者: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如何结合的?郑:50年代,清华大学流行一句话,叫做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到业务领域中去。我们在艺术教育中,把学生对事业的责任感、对国家的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创造能力等,放到我们演出、排练中,放到整个活动的全过程中去做。一台节目不是一个人组成的,更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大家配合。一场好的演出,有前台,也要有后台,后台做不好,照样演出效果不好……通过演出、排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荣誉感的教育,责任感的教育,奋发精神的教育,奉献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把自己培养成有深厚修养的人。

  记者:清华艺术教育活动走出了清华园吗?郑:近几年来,由于有清华本身对外的影响,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多。前几年里,美国的斯坦福、耶鲁、堪萨斯等大学,日本的学艺大学,新加坡的理工大学,悉尼的音乐学院等学生艺术团都来作过交流。随着清华在国际上声誉的提高,我们相信艺术教育方面的交流、讲学活动也会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对我们的艺术教育会有所促进。我们也去过日本、香港、澳门等地。

  在内地,我们到过13个省市的农村、工厂、军营、学校演出。学生艺术团每年在校内外的大型演出810场,部分节目、小型专场等演出20—30次。通过交流演出,学生们慰问了工、农、兵,宣传了清华,了解了社会,受到了教育,这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

  记者:学校支持艺术教育吗?郑:非常支持。当年蒋南翔等校领导都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他任校长时,提出了清华建立四支代表队伍:一支政治代表队--辅导员队伍,一支文艺代表队--文工团,一支体育代表队,一支科学登山队--学习尖子,并要求这4支队伍殊途同归,共同构成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的历任校长、书记也很重视艺术教育,有时会有几位校长书记一起听艺术教育工作的汇报。像原清华大学周远清副校长主管教学时,不仅时常了解艺术课程的教学情况,还亲自带着我们四处寻找合适的教学场地,确定音乐、舞蹈为一年级限选课,还为艺术团团员制定学籍管理规定。一位香港校友捐款修建了专门的艺术活动中心,这个档次的活动场所在全国大学中也少见……这些都为艺术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前,国家已经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地提出来。我相信,在新的时期,在清华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清华的艺术素质教育将会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记者:清华对学生是如何设置艺术教育课程的?

  郑:艺术教育中心的选修课,我们分几个层次:一种是面对大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欣赏课,是希望每一位清华学生都要对音乐有基本的了解;另一种是各门类艺术自选课,包含理论型的欣赏课和实践型的技巧课两方面,是希望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接触一门艺术。清华还试行第三种艺术辅修课,是专门为少数对艺术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而设,共设8门课、20个学分,三年学完,及格者可以得到辅修专业证明。目前我们正在加速对美术鉴赏影视鉴赏大学生美学基础三门课程的建设,准备将它们建设成一个限选课组,以保证在校学生能选上其中的一门。

  记者:为什么说科技与艺术有内在联系?

  郑: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是指科学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学;一是指艺术与科学在人身上的反映,即学科学的人以逻辑思维为主,搞艺术的人以形象思维为主,就是人有左右脑的分工。人若左右脑都发达,肯定会有更大的创造力。许多大科学家同时也是艺术家,大概就是一种好的说明。美国有人研究发现,音乐对人的大脑神经网络和脑细胞的发育有显著作用,这也进一步证实艺术与科学的密不可分。

《华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