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云南省保山师范学校·赵应武

在音乐师范班的专业课过程中,常常发现我们的学生存在着许多严重缺乏作为一个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的现象。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和国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应出台,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一大批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既懂得“学好专业”,又懂得“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师,是关系到21世纪我国国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每一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二十一世纪对音师学生的必然要求

所谓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相对于专业技术教育而言的一种人文科学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气质修养、处世哲学,能为受教育者“建立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对虚无”(北大教授`钱理群)。它与政治思想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当说,人文科学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相一致的,都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都把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主旋律。二者是相互补充的但又有很大区别的。政治思想教育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时代性、直接性;而人文科学教育则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非功利的性质,可以起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二者绝不能相互替代。

今日的音师班学生,就是明日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艺术教育主力军,将承担起“美的使者”的重任,时代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不仅要能上好音乐课,而且要能够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所以,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同时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的能够适应21世纪教育的音乐艺术师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坚持教书育人,充分利用一切人文因素,挖掘各专业课程和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内涵和美学情趣,陶冶学生 的情感,净化学生的思想,完善学生的品格,从而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这样,他们才能为未来所面对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才能使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所以,努力提高音乐师范生的人文素质,是进入21世纪的音师专业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音师专业班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1、文化水平偏低,精神资源匮乏

专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音乐师范专业学生与其它普师专业学生在文化素质上的种种差别:(1)入学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学生本身的文化底子相对显得薄弱,再加上入学后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文化基础学科呈现出一种不予重视、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导致了文化素质水平的愈加低下;(2)专业学科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文化基础课程相对较少。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与专业有关的活动上,如校内外举办的各种比赛、庆祝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演出,使得不少学生文化课很差,甚至连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过不了关,人文知识知之甚少。如此一来,导致了我们不少学生精神资源极度贫乏,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人”的使命与归宿,无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我”与他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陷入现实人生的种种苦恼之中不能自拔,隐含着深刻的生存困惑和精神危机。

2、人文价值迷失,缺乏理想信念

不少音师班学生在学习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就行了,文化课差一点无关紧要。于是,文化课被放到了极不重要的位置,补考变成家常便饭。殊不知,由于这种一味忽视人文科学的学习和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往往导致了人文价值取向上的迷失,呈现出一种缺乏理想、缺乏高尚的人生信念的现象。不少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态度上急功近利、无终身学习的思想;好表现自我,只求一时的成功与快乐,缺乏一种精益求精、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精神;盲目追星,穿着打扮怪异;注重外表的华丽而忽视内在的东西,尤如一只“绣花枕头”,外表漂亮,内核却空空如也。这种现象往往使得学生精神空虚,对待学业、对待生活态度消极,毫无动力。

3、受挫能力不强,行为出现偏差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的结晶,在去学习、去探求这块奥妙无穷的艺术圣地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艰辛,承受来自技术上的、情感上的、精神上的许许多多压力。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意志薄弱、情感波动较大的现象,稍有不顺,便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缺乏进取精神。在逆境目前,畏缩逃脱;在困难目前,灰心丧志。于是,同学之间相互猜忌、抬杠;个人私心较重、我行我素,做事不考虑他人和集体的利益;胡思乱想、疑虑重重,不愿检查自身之不足而总是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有的同学由于一时的挫折,亦或由于精神的空虚,破罐破摔,最后弄得自己一无所长,对社会无所适从。

三、加强对音乐师范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1、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新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它更加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统继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教育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试想,一个具备单一学科特长,而文化知识贫乏,文化涵养低劣的教师,他将如何去承担起如此艰巨的重任呢?再者,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富人文情怀、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一个文化底蕴浅薄,甚至连写个请假条都错别字连天,拿到一首新歌竟然连歌词都无法读通的学生,他又怎么能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去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呢?这种学生是无法达到较高的艺术修养的。正是由于文化涵养的浅薄,造成了他的专业课程也不能学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切实加强对文化课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唯有这样,才能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更完善的人。

2、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因素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富人文情怀、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它更多地关注人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应当说,音乐艺术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极好的教材。(1)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艺术美的熏陶。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引领他们主动地去感悟美、发现美,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地求知态度。譬如声乐学习中那些优秀的民歌、艺术歌曲,无不隐含着多少动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音乐欣赏中所呈现出的精妙绝伦的人类灵魂的声音、无尽的人性之美,它们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以及所负载的人类文明成果充分显示了其鲜明的人文性。(2)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化学生。音乐艺术发展的每一时期,都有大量的音乐家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那种对艺术、对人生的热爱与执着,身处逆境依然顽强拼搏、勇敢地与命运做斗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譬如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那种顽强的与病魔作斗争的精神,双耳失聪后依然创作不止,终将古典音乐流派推上巅峰的顽强毅力;又如,音乐家王洛宾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为了追寻美丽的音乐,从26岁起甘愿一辈子深入在民间,一生屡屡受挫,由于历史的原因曾前后18年坐牢、又有15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到69岁时才获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直到199279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全社会才知道那许许多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他终身不改对艺术、对人生那份挚爱,终身求索,终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仑美奂的歌曲作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重要的是我们愿不愿意去发掘,愿不愿意去为学生“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3)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既是激烈竞争的社会,又是需要密切合作的社会。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需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那种孤军奋战,排斥他人的做法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合唱、重唱、齐奏、合奏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交往,并逐步调整那种“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

另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还要注意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对人文精神的渲染;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精神、洞察他们的心灵世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较为复杂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在音乐师范班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人文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作者通讯地址:云南省保山市师范学校音乐组(67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