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专家专栏区 >> 舒泽池音乐教育文选 >> 文章正文 |
|
||||||
音乐就是让人听的-假日系列音乐会 | ||||||
作者:舒泽池 文章来源:蓝色梦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3 | ||||||
音乐就是让人听的 “假日系列音乐会”断想之一 舒泽池 《小演奏家》杂志发起的“假日系列音乐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经举办了10场了。 这朵初看毫不起眼的艺苑小花,正按照自己的规律茁壮成长,而且越来越显现出她的生命力。如果象一句老话说的,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谱,那么通过音乐会上普通孩子的尽情表演、祖孙三代的忘我交流,和台上台下抑制不住的欢声笑语,我看到的是,音乐进入了心灵,音乐回归了本性。 音乐从她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人的一生,从出生、成年、学习、婚嫁,直到疾病和死亡;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喜庆、灾祸、胜利、失败,或是战争、纪念;无不伴随着音乐!音乐是个人以及社会交往、交流的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这个特点,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无论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一样的! 音乐的社会性通过什么来表现?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公开的音乐演奏、公众的音乐会。换句话说—— 音乐就是让人听的! 这是音乐的本性,也是人类音乐活动的本性。聆听、表演、创作,是人类音乐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聆听是最基本的,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作音乐为了什么?表演音乐为了什么?都是为了让人听的!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音乐活动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有着两个根本性的缺陷。从范围上看,集中于学龄儿童和少年,没有体现社会音乐教育应有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特点。从形式上看,集中于“考级”一种方式,而“考级”这种方式,是从专业教育的“考试”借用和变化而来的,不但带有浓厚的“应试”特色,而且——我们说音乐是让人听的,而考级恰恰是不让人听的! “考级”是从西方的音乐发达国家学来的。但是在西方国家,“考级”从来不是社会音乐活动的主要方式,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公开演奏会,才是大众音乐生活的主要内容。连李云迪获得大奖的国际萧邦钢琴比赛,也是通过公开音乐会形式进行的——也有现场观众,也有热烈掌声,也有台上台下自然的、亲切的交流!所有的国际比赛,都是如此。 东方国家,包括不发达国家,传统的、大众的音乐活动方式,实质上也是公开的音乐会,只不过形式上与西方的音乐厅里的音乐会有所不同罢了。 人们为什么需要音乐?人们为什么喜欢音乐?人们为什么离不开音乐?其实都是因为音乐是让人听的。如果音乐是不让人听的(不让朋友听、不让亲属听、不让老师听、不让一切喜欢音乐的陌生人听……),有谁还会喜欢音乐? 在“假日系列音乐会”里,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与考级的考场完全不同的气氛:是欢乐的气氛,轻松的气氛,平等、自由、交流的气氛。 在“假日系列音乐会”里,音乐不再是功利性的,不再是令人害怕的和应付差使的,不再是机械的、枯燥无味的手指运动,音乐回归了本性,成为情感的音乐,快乐的音乐。 学习音乐,是为了在音乐会上更好的欣赏:学习音乐,更加是为了在音乐会上登台表演,向大家展现自己、用音乐抒发自己——这就是我下一篇文章的题目:《音乐就是要表现自己——“假日系列音乐会”断想之二》。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