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
|
||||||
川籍艺人王友华自创“低音折笛”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7 | ||||||
本新闻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双双 推荐 一曲悠扬婉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王友华手中的一支特殊笛子吹出,在19楼的天台上飘散开去。这支笛子有多特殊,看看便知:长近50厘米,8个放音孔(传统的笛子是6个放音孔),直径比一般的笛子要粗,末尾多出一块竹节与主体呈L型。因为这个笛子的特殊造型,王友华将它命名为“低音折笛”。目前只有他和他收的一个徒弟会吹这种笛子。 王友华一个星期前才从四川自贡到深圳泥岗村探望儿子,他说,自己原来是当地曲艺剧团的笛子演奏员,从10多岁开始学吹笛子到现在快40年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借鉴西洋乐器的构造和原理,他开始琢磨“低音折笛”的制作和吹奏。之所以叫这款曲里拐弯的笛子为“低音折笛”,就是因为传统的笛子属于高音乐器,无法吹出低音,而他手里的折笛的音域拓展了一个8度,加强了低音部,更加悦耳,表现力也更丰富,抒情、委婉或悲凉的情绪都能很好地再现。 除了给记者吹奏的《梁祝》外,“低音折笛”还能演绎《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乐曲。王友华经过多次改造和实验,第一次吹奏“低音折笛”时就被它的音色所迷住,他认为现在多是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少的是发扬与创新,“低音折笛”对发扬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帮助,所以他找到了报社,展示他自己制作出来的新式笛子。在吹奏的过程中,王友华还发现了它的又一个优点:不喧宾夺主。低音折笛可以跟腔,即在歌者演唱时同时伴奏,不会压住演唱者的声音。这比传统的笛子又进了一步。 为什么笛子头尾都是“折”起来的?王友华说,末端L型的竹节只是从造型美来考虑的,吹奏部位的N型折叠是为了缩短笛子的长度。如果笛子太长,演奏者的手离口太远,吹奏起来不方便。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