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外音乐故事集锦 >> 外国音乐故事 >> 文章正文 |
|
||||||
始终与纳粹周旋的富特文格勒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 | ||||||
威廉·富特文格勒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作曲家,虽然他已于1954年离开了人世,但是他那超凡的指挥艺术风格却一直影响至今。 富特文格勒1886年1月25日出生于德国的柏林,父亲是柏林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考古学家。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富特文格勒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对音乐显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兴趣,于是他的双亲便决定让他学习音乐。最初富特文格勒从管风琴家、作曲家约瑟夫·伦伯格学习音乐,后来又从指挥家、作曲家希林格学习作曲,并跟莫特尔学习指挥。 富特文格勒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指挥方面更具有天赋,于是他便一面学习,一面在苏黎世、留培克以及斯特拉斯堡等地的一些小歌剧院中出任助理指挥。富特文格勒20岁那年与慕尼黑的曼海姆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他的第一次公开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他指挥乐队演奏了他自己的一首交响性作品“b小调慢板”与布鲁克纳刚刚脱稿的第九交响曲。 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才华引起了当时著名的指挥大师门格尔伯格的注意,门格尔伯格预言富特文格勒将是本世纪一位不可多得的指挥天才。 1922年富特文格勒在曼海姆的合同期满后,接替理查·施特劳斯的职位成为柏林国家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同年又适逢著名指挥大师尼基什逝世,尼基什留下的两个空缺: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和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职位,便成了德国音乐界争夺的“王位”。在激烈的角逐中,富特文格勒以其绝对的优势而荣登宝座,同时担任这两个著名乐团的音乐总监,这时富特文格勒年仅36岁。 此后,富特文格勒便率领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在全欧洲和美国的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欢声雷动。他的出现冲淡了听众对门格尔伯格和托斯卡尼尼的印象。1927年,富特文格勒除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之外还经常指挥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演出。 1930年左右,在纳粹当政前的德国,国民经济还较为繁荣,音乐生活也很活跃。因此,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演出也就相当的频繁。1928年,在他的指导下,在维也纳举行了隆重的纪念舒伯特逝世100周年音乐活动,随后他还在那里指挥了许多作品的演出。 1933年,纳粹登上德国政坛,开始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由于富特文格勒的女秘书的双亲是犹太人,纳粹不仅下令驱逐他的秘书,而且还操纵当时舆论界对在这场反犹运动中不太听话的富特文格勒进行人身攻击,并在当时的报刊上发表题为《指挥棒与长皮靴》的文章,抨击他袒护犹太血统音乐家施纳贝尔和胡伯曼,并声称他在这神圣的时刻还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让这些犹太人登上柏林的音乐舞台,真是胆大妄为。1933年的3月,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开始大规模镇压犹太血统的音乐家,富特文格勒向戈培尔提出希望能出于人道给予莱茵哈特纳、克莱姆佩雷尔、瓦尔特等音乐家以宽容的对待,但遭到了断然的拒绝。4月,富特文格勒又写了一封致戈培尔的公开信,在信中他阐述了艺术的中立性和艺术家不应遭受政治歧视的理由,没想到戈培尔竟然允许报界将此信全文发表,当时所有的人在看到这封信后都不禁为富特文格勒捏了一把汗。由于当时纳粹还不想把事情搞得过激,还需要假民主的幌子,于是便象征性地又允许一些犹太血统的演奏家重回柏林爱乐乐团工作了几年。 在纳粹最后彻底地撕下伪装的面纱之后,大批艺术家开始纷纷逃往国外。这时的富特文格勒依然对纳粹的真实面目认识不清,并天真地认为纳粹在其统治尚未巩固之时,不会对犹太人采取极端的措施。他幻想凭借自己社会名人的声望,总是能说服纳粹党改变其文化政策的,所以当美国以其优厚的聘金请他离开德国时,被他拒绝了。当时的富特文格勒在德国的地位确实也很玄妙,他一方面公开地袒护犹太人,发表自由言论,另一方面还能保住其权威性的地位,这在当时确实是极为特殊。但好景不长,纳粹和富特文格勒的公开冲突终于在1934年3月12日因其指挥的兴德米特的七场歌剧《画家马蒂斯》为导火索而引发。 兴德米特的作品首演后,纳粹当局立即进行了封杀,他们不仅称兴德米特为“颓废的作曲家”,对此大加非难,同时还对其列举了四条罪状:第一、兴德米特本人虽不是犹太人,但是他的妻子是犹太人;第二、兴德米特组织的阿玛尔四重奏团,其中有两人是犹太人;第三、兴德米特曾经协助犹太人录制过唱片;第四、兴德米特的这部歌剧中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和反对纳粹统治的哲学。尽管富特文格勒不同意这些无端指责,并为兴德米特极为鸣冤不平,但是却无济于事,形势也日益开始恶化。1936年希特勒亲自召见富特文格勒,明确表示要求他加入纳粹党并为纳粹工作帮助做些宣传,但被富特文格勒当面拒绝了。希特勒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吼叫起来,希特勒让富特文格勒好自为之,并警告他如不接受纳粹的安排,他将被送入集中营。 富特文格勒总是幻想着音乐应该超脱政治,但严酷的现实却告诉他,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后虽然富特文格勒尽可能地低调处理与纳粹的关系,但纳粹还是想方设法要把他挤走,并务色人选准备随时将其取而代之。在这种情形下,富特文格勒只得被迫辞去了柏林国家歌剧院的职务。在整个纳粹统治时期,富特文格勒不曾离开过德国,他内心非常明白,只要他一踏出国门,就休想能再重返家园。这期间在德国国内的人们一直认为他是反纳粹的,然而在国外,人们则认为他是屈从于纳粹政权的,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富特文格勒一直生活在不被理解的苦闷和压抑的气氛之中。 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的12月,盟军在柏林的军事法庭审判了一批曾经与纳粹有关的艺术家。由于富特文格勒曾经有过反纳粹的活动并且也尽力保护过许多犹太音乐家幸免于难,因此盟军联合军事法庭宣布富特文格勒无罪开释。 1947年富特文格勒复出重任柏林爱乐乐团总监,这时许多国家的乐团也都力邀其出任总监和客席指挥,并且请他参加萨尔茨堡、瑞士卢塞恩、法国贝桑松和英国艾丁堡的各种音乐节演出。晚年,由于富特文格勒听力不佳,因此他在指挥时就在舞台上装配了一种特殊的扩音装置,以便能听清乐队各声部的音响效果。 1952年富特文格勒的身体健康状况日趋下降,1953年当他带病在维也纳指挥演出时,曾突然昏倒在了舞台上,待病情稍有好转后,他又活跃在拜罗依特和萨尔茨堡音乐节上。 晚年的富特文格勒受病痛的折磨,在病榻上极为痛苦,弥留之际他总为纳粹德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深感愧疚,同时也为自己的天真幻想、以为音乐高于一切,可以不涉及身边的政治而与纳粹妥协而深感羞愧。这种心灵的忏悔和身体的病痛始终折磨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54年11月30日,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离开了人世,终年68岁。 富特文格勒是一位充满灵感的艺术家,富于理智,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他的指挥以人道主义倾向、深刻宏大的构思、特殊的影响力而出众。富特文格勒在指挥方面受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他和尼基什一样,以浪漫主义态度对待音乐,善于使乐队赋有一种催眠术般的神秘力量。富特文格勒指挥时双手动作看起来好像有些沉重,但是他能在瞬间使乐队变得情绪激昂,在欣赏他指挥的音乐时,听众好像忘记了乐队,只感受到迷人的音乐直扣心扉。 |
||||||
文章录入:ludwig 责任编辑:ludwig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