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文章正文 |
|
||||||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谈国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不同境遇 | ||||||
作者:苏友瑞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10 | ||||||
分享音乐聆赏以来,一直面对的问题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华夏子孙,为何谈到比较严肃的音乐就只能谈论西方的古典音乐,而很少谈东方的国乐? 我个人的想法是:自从秦始皇焚书后,乐经失传;原本充满爱情性爱的《诗经》还能留下『后妃之德』的附会,完全抽象化的音乐自是难以谈什么礼乐教化了。于是音乐从知识份子阶层开始彻退:我们谈论高级知识份子,会说他以文章著名、以书法著名、以绘画著名,极少『只』因为音乐就著名的。就算是著名的嵇康《广陵散》,老实说,若不是他先以文名成为竹林七贤,否则他的音乐水平会不会有人重视恐怕很可疑。 时间到了清朝近代,几首经典级的国乐连作者姓名都不知道;甚至因为不重视记谱的严谨度,连原谱是什么都有一大堆不同版本,演奏起来更是天差地远。琵琶独奏版的《春江花月夜》可说是逍遥意境的第一名曲,但是流行的丝竹版却是味道尽失,到底那一首才是真正的春江花月?《十面埋伏》更惨了,我有十多张《十面埋伏》的唱片版本,每个版本差异都是贝多芬与盖西文的差别、古典乐与摇滚乐的差别...... 于是面临东西文化交流了,国乐家开始向西方古典音乐借镜。但是立刻遭遇深层文化意识的严重冲突,因为西方古典音乐的深厚传统是建构在『拯救的人生观』:管弦乐的合奏与平衡的目的是产生『走入世间』的美感而不是出世的美感,几乎不能产生任何逍遥意境;音乐的曲式(如奏鸣曲式或赋格曲式)更是西方文化特有的『人神之间的冲突对立』,更不适合国乐。于是国乐西化的结果,往往造成无法平衡两种价值观的彻突,连带难以产生惊人的典范级作品。 最后只剩下『吸收了国乐风格的西方古典音乐』留下来,例如黄河钢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这些音乐在本质上完全是西方古典音乐,就好像马勒的《大地之歌》或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第三曲,虽然有东方音乐的风格,但是本质上仍然是彻底的西方古典音乐。 所以很少严肃聆乐的知识份子谈国乐,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国乐尚没有『成功地』从传统『转化』成现代,就好像新几内亚的原住民得辛辛苦苦面对现代文明一样。因此像我这种在网络上谈论古典音乐十多年的写手,大概只有陈韵琳约略知道我的国乐典藏有多么惊人。问题是,没法写,写不出来,不知道怎么写!因为它的本质就是极度个人化的逍遥内省意境,只有极端亲密的朋友才能相互交流;这就好像广陵散从不弹给外人听一样,所以我会在网络胡吹小提琴的弓法,却不会唬烂琵琶的轮指跟古琴谱的天书琴谱(计算机也打不出来)。 真的要谈论国乐,还得等国乐能成功地从传统转化成现代才行。反之,如果谈诗词,这是传统文学最成功的典范,那就很容易谈到东方的文学了。 就算拒绝进步,坚持只欣赏传统的国乐古典,照样面临严重的时代脱节问题。现在己是唱片决定音乐欣赏的时代,因此聆赏国乐必需依赖音响器材播放国乐唱片的效果,结果,照样出现音响科学无法表现国乐古典的困境。 一般而言,我们现在的音响观与音乐观己经彻底的西化:我们要求音乐要有残响,音质与音色才够丰富;所以发烧录音往往讲究在音质水平高超的教堂中捕捉音响美,或者使用后制加料的方法去模拟教堂中的残响。因此用个简单的说法,这种音响旨趣是『追求直接音与反射音的混合』而产生音乐本身的美感。 传统国乐古曲则完全相反。它追求的是一种『从有到无』的意境,也就是说,一个声音发出了,千万不要反射回来,就这样无穷无尽地散发开来溶入大自然。换句话说,如果这种国乐古曲的演奏是在强调反射音的教堂空间,那惨了,很可能会意境全失。 使用正确音响来监听国乐唱片的结果,没错,号称是在发烧教堂录下的发烧国乐唱片,通通彻底失去了逍遥意境的旨趣。这样的唱片演奏只能让极少数精英感受成功,一般爱乐者纵使满口逍遥乐天,遇到这种唱片却是完全听不懂,网络上到处可以找到这种实例。 国乐古曲里『与大自然合一』的逍遥意境,我的确在『无位格的音乐体验』中,发现从贝多芬第32号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再到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千人》第二乐章、《大地之歌》露一下脸之后,转向法国古典音乐界的丹第(Vincent D'Indy, 1851 ~ 1931),最后在皮尔奈(Gabriel Pierne,1863-1937)彻底发扬光大成为最伟大的艺术。文化素养与华夏同样深厚的法国文化当然可以发展出类似的意境,但是这个路线被现今主宰西方古典音乐界之英美评论家故意忽视,华夏知识份子却随之起舞。反而日本的古典音乐界更重视这个音乐根源,上述法国曲目几乎都可以在日本出版的古典音乐唱片中找到。 若进行一个不负责任的推测,传统国乐转化成现代国乐的学习之处,应该在这些充分表现逍遥意境的西方古典音乐作曲技法中。尤其是皮尔奈,欣赏他的音乐不禁油然生起:『这就是国乐!』的艺术体验。其中的音乐技巧都是可以具体谈论的,而 Timpani 这个重视正确录音的厂牌更是把这种『声音发出后从有到无』物理状态捕捉完美。所有的条件与资源都是存在的,只是看看有没有先锋可以走出第一步。 |
||||||
文章录入:ludwig 责任编辑:ludwig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