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有关美国孩子学歌唱的一些文章,觉得有所感触。有报道说美国孩子所受教育相当开放,相当有时代感。就拿他们的音乐风格来比较,美国的孩子大多崇尚自由、激情的音乐风格,想唱就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从原始的乡村音乐到爵士乐,从摇滚乐到现在流行的说唱乐,他们的音乐风格日趋自由化;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大以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为准,相对规矩化,这也是与我们的总体教条有关。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愉人的东西,总是拘于书本上的几首歌对于现在的时代少年来讲已经远远不够了,甚至孩子们已经不愿接受传统与教本上的歌曲。我想原因有三:1、流行音乐的旋律脍炙人口2、教本音乐过于传统3、演唱环境趋于流行音乐的大众化。现在已有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已经大胆的尝试了把流行音乐搬进课堂,而且上海有中学已把《龙拳》录入教本。随之质疑的声音也蜂拥而至。而今未听说有哪首流行乐被再次录用。其实,把流行音乐搬进课堂并不是那么难,难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曲意,怎么让学生在他喜欢的音乐中得到提高,比如,对没音乐的听赏能力、音乐的感知能力、节奏的把握、强弱的对比、发声的质感等一些相关技能。在演唱自己喜欢歌曲的同时能够学到技能知识我想就是教育的成功所在。现在教育提出要发展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并且把这些自然的结合在一起,需要一个长期的实验与实践过程。
不说教本的更新换代,也不说教学理念的更新,就说一线教师的教学手段就已经翻山越岭,过了好几个弯了。可学生们唱的歌曲还是那么几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简易到深入,旋律风格还是那么相似,学生不免产生审美疲倦。对此,本人觉得教学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实施教学:1、从年级入手,有浅到深,循序渐进;2、由教本入手,一分为二,传统与流行相结合;3、由教学手段入手,课本教育和引导创作相结合。比如,在创作方面学生不仅要听取老师的讲解,也要自我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无论是改编歌词、节奏,还是创编旋律,都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创作铺垫。再而,要善于听取学生的主观想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阅历,产生的想法、作品自然也不同,没有好与坏,没有娓娓动听,也没有不堪入耳,学生的情感永远值得被尊重,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我们的教师也不要去限制学生选择音乐的题材,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段落,还有那不被小学生理解的旋律织体。
音乐自由教学的“自由”是建立在严格的自我控制和对于学生强烈的责任心之上的,它需要音乐教师对于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以及教师自身永不停息的自我学习和思考(赵洪啸老师写作的)。引用一位音乐教育者(赵洪啸老师写作的)的话:音乐的世界是大海,有着无限的风光和丰富的内涵,我们音乐教师不是拴在一个固定地方的灯塔。我们要学会冲浪或者远航,在音乐的海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有自己定位作一个优秀远洋船长的勇气,这样会在丰富我们自己的同时带给我们学生同样丰富的世界。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船长,不可能培养出一批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的优秀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