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叙事专区 >> 文章正文 |
|
||||||
音乐教学,“掀起你的盖头来”!-反思《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教学设计 | ||||||
作者:翟冰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8 | ||||||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市芙蓉区朝阳二村小学 翟冰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欣欣相悦 推荐 配图:赵洪啸 “舞为乐之形,乐为舞之魂”,可见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是不分家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舞蹈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舞蹈,也喜欢参与。在参与活动中,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展开形象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创作创新。在创作、表演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有时应学生的要求伴奏,有时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观看、创作、表演、评价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化体验,其个性、创造性得到了整体展示,从感知美、表现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
我在《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教学设计中,起初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组织活动内容?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先熟悉歌曲——再学跳舞蹈吗?这样单一性的活动教学,学生肯定没有兴趣。经过反复研究,《掀起你的盖头来》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被誉为“歌舞民族”,它的手鼓和舞蹈是分不开的,于是我决定从手鼓引入。当课件上出示维吾尔族小伙子手鼓表演的画面时,伴着手鼓欢快悦耳的节奏,我适时地启发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维族小伙敲手鼓时的活泼、神气。兴趣上来了,学生模仿得很精彩、很投入。我用一句“亚克西!”,鼓励敲手鼓的“小巴郎”,课堂气氛妙趣横生。
为了让学生了解新疆鲜明的地域特色,了解新疆多彩的民俗文化,我首先做舞蹈示范,然后让学生先回答出:刚才老师表演的舞蹈中有哪些“掀”的动作呢? 随之,我一边为表演正确的学生戴上新疆帽,一边讲解——维吾尔族女性为什么喜欢配戴艳丽或洁白的头巾呢?一来可以遮挡风沙,二来用做装饰和表演,所以就有了“掀起你的盖头来”。……
学生了解了“掀”的文化,对移颈、绕腕手、托帽手等舞蹈动作有了新的诠释,这时我请几名学生当教练,分组带领同学,结合老师的表演自己创编动作。教室里热闹起来了,男生担任合唱、女生表演舞蹈,“小巴郎”用手鼓进行伴奏,“啊,这就是新疆歌舞呀,真有意思!”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听课教师的掌声,学生们可爱的小脸上露出了欣喜。可见,孩子们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只要老师引导得好,给其实践的机会,他们将得以发展,不仅能够创造,肯定还会不断出新。
《掀起你的盖头来》真正掀起了孩子们“害羞的盖头”,不仅发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积极进取、求新求异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孩子们各具特色的艺术才华。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自始至终都处在愉快中学习;事实证明,这种多渠道的参与(唱歌、律动、表演、创造等),是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它真正提高了学生感受舞蹈——表现舞蹈——创作舞蹈的愿望与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需要这种教学模式。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