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
|
||||||
《草原上》音乐课案例分析 | ||||||
作者:阿梦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7 | ||||||
---阿梦的博克--- 一、背景介绍 《草原上》这一课是人音版教材第5册第2课的内容。这首歌曲为4拍子歌曲,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色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歌曲教学前的声音训练借助歌曲背景,用形象的事物和图形向学生讲解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案例片段] 1、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师“美丽的大草原上,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大家想想看,会有哪些声音出现?”(师边启发学生边坐如下发声练习,并配上手势动作) X — X — :hu (风声做连音练习) X O X — :mie (羊叫声做顿音及连音练习) XX XX XX XX :do (马蹄声做顿音及跳音练习) 2、生自行想象创作(师用图形表示) (各种动物叫声做顿音和连音练习,并根据图形高低变化做声音的强弱训练) [案例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好玩、好动、坚持性差”等心理特点,因此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声音训练这一技能要求普遍不感兴趣,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上做些简单的基本声音训练是必要可少的,这是基础练习的一项很重要的部分,也为后面歌曲的更好演唱做好铺垫。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发声元素,用比较形象的事物和图形来教学,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的素材“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体验到发声练习的快乐,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乐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以上的发声练习中就结合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展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像里,想像草原上的声音,再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手势的辅助来训练学生的声音,建立比较好的声音感觉。 (二)分小组合作识谱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案例片段] 1、师出示旋律卡(6张),每组一张,生自行熟悉旋律(此时师轻声弹奏旋律给学生指导) 2、师指挥生进行旋律视唱接龙 (轮到的小组起立唱) [案例分析] 本首歌曲短小简单,歌曲旋律节奏也不复杂,而且正好是六个乐句。因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歌曲分句分小组来完成师交给的任务。改变了以前全篇幅的歌谱学唱和师笼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很高了。并且在课堂中也能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小组的旋律,也在关注其他组的旋律,也就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在相互合作的方式下潜移默化地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视谱。这种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三) 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有助于歌曲演唱 [案例片段] 1、师出示歌词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蒙古族人民优美的歌声,相信他们一定生活得很幸福,听听他们是怎么夸他们的家乡的” 师示范朗读 蓝 天 高 ,太 阳 照 ,草 原 好 热 闹。马 儿 跑 ,羊 儿 叫 ,这 里 风 光 好 。 < > > < pp > 2、师指导学生一起齐朗诵,处理好每一句的强弱力度 3、分小组朗诵接龙,看看哪组表现得最好 4、师完整范唱歌曲,生聆听 5、分小组演唱,师用手势提示强弱力度处理 [案例分析] 在歌曲教学中,朗诵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歌词的方式。不仅通过大声朗读能刺激大脑增加记忆力,更加在朗诵的过程中,通过对每一个乐句进行的细致处理,如强弱力度的变化、咬字的位置、声音的位置等等。对后面歌曲的教学很有帮助,能更好的为歌曲学唱所服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朗诵本身也是一种受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学生们在相互合作的形式下通过对比、反复、交换乐句等方式来充分感受歌词的魅力,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歌曲的喜爱的程度。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