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
|
||||||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研究 | ||||||
作者:张秋华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网友原创作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3 | ||||||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新区金陆小学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停着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对于情感的体验与反馈。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物不与情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生开始,经由传播制止听众接受需要经过相当多的环节。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艺术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音乐艺术更是如此。音乐就其本质而言,就是需要人们新领域集体两方面都投入其中的艺术活动。无论是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演还是参与音乐鉴赏,都需要人们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强调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性,是切实体现音乐学科教育特点的需要,也是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方向的需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奏、律动、舞蹈音乐创作等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方式,充分运用体听觉、视觉、运动觉的综合反映,以高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的效率。 4、创造性 创造是人类最高级的行为方式,是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精神活动。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中,音乐艺术是人类非凡的创造能力的结晶。音乐审美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也是人类创造力的一种直接体现。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创造特点首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教育思想。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音乐教育要真正体现创造性地特点,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应将学生看成音乐的创造者、表现者、欣赏者、评价者,而不尽金是被动的音乐接受者,只有这样,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 二、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例如:在课堂上,每一小组展示表演之后,我们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总结。自我评价主要是由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介绍;他人评价是由观看表演的同学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够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便于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善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也就成为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 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