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小学音乐新教材第一单元商榷            【字体:
小学音乐新教材第一单元商榷
作者:过佳    文章来源:大连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8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小学音乐新教材第一单元商榷

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过佳

  目前,新教材第一单元授课基本结束。通过看课,对照了解,这一单元的整体设计与标准基本结合,教师注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设计的几个活动空间也很大,可以让学生与教师有较大的发挥与创造的余地。如上"听听我创造的声音"一课时,学生会选择一张纸用好几种办法让它发声,揉、撮、抖、撕等。有的老师在这里增加了小歌曲《假如幸福地话拍拍手吧》,学生在两拍控拍时插入拍手、跺脚、敲易拉罐、敲塑料大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再如《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孩子对各种动物的叫声都能模仿,关键看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了。如果只是用嘴模仿,学生很快就累了,乏味了,可贵的是有的教师买来光盘、插放电闪雷鸣、鸟语、炮声隆隆、浪涛拍岸等声音,让学生听并判断是什么声音?有的教师设计小品"妈妈带明明从幼儿园回来",有高跟鞋声、钥匙开门声,只让学生用嘴模仿这些声音就限制了学生的表演欲,有的教师编一个大森森里的故事,将一些动物的叫声穿插在一起,有情境、有内容,学生有兴趣。布置的黑板画很好看,水仙小学的薛老师增加了一首歌曲《大雨和小雨》、《大鼓与小鼓》,学生学的很快,因为教师创设的情景好,吸引了学生。如:前面摆上大鼓、小鼓,敲一敲,声音不一样,说一说,歌词就会了。但是,鼓的象声词不容易区分,于是改一下:擂起了大鼓咚咚,敲起了小鼓嗵嗵嗵(将嗵改为嘣嘣嘣)。学生有的用大瓶代替大鼓,用小瓶代替小鼓,边唱边敲。最好的还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想法好,也是看教师的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同样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作业后,回家准备,下一课小组上来,集体合作表演,有的讲故事,有的用音响配合。学生可以找出来的音响有锤子声、锯木头声、唱歌跳舞声,教师们也有的画出大幅画,挂在黑板上,有的作了电脑课件。大家的反映是如果有现成的幻灯片,或动画片让学生配声,那该多好!也有的教师反应有些难了。学生不太好掌握这样的小表演,缺乏配合等。

  但是《布娃娃弹琴》一课的普遍反映是一年级学生学唱有难度,节奏掌握不准。我区的音乐教师不准。我区的音乐教师有的自己也外选了几首歌曲,像开学伊始,唱《整理歌》、《谁在叫》等。问题还是教师是否真正认识到这次课改的关键是:一切为了学生。有的教师认真准备一节课,可是又掌握不好一个度;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尝试去做一做,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交流与分享,让学生参与,这个度就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掌握好则事半功倍。教材中第一单元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们学会聆听,聆听大自然的音响,聆听我们身边的音响,聆听学生们自己创造的声音,由生活中的声音观察与聆听逐渐引导到乐音的欣赏。因为聆听对一个孩子学习音乐、喜欢音乐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正如课程标准所说"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本文摘自“大连教育网”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儿童发声训练中的情感体验

  • 下一篇文章: 关注新教材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