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
|
||||||
引人入胜第一课--高中音乐教学经验谈 | ||||||
作者:蒋一禾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原创作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10 | ||||||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蒋一禾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编者:本文作者蒋一禾是江苏省一位优秀的中学音乐老师教师,无论教学实践还是音乐教学的理论修养都有相当的造诣,这篇文章是蒋老师多年的课堂教学体会的总结,希望这篇文章对于要求自我上进的音乐教师朋友有所帮助。谢谢蒋一禾老师的付出和奉献!另,由于网页格式问题,文章中有部分谱例和图示在本网页中无法显示,请读者朋友们见谅。--编者:赵洪啸 心理学研究表明: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对整个中学阶段来说,初一的第一节音乐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整个中学阶段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初一新生通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学习,对常规的音乐课堂教学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在心里埋下了不喜欢音乐课的种子。但是对初中的第一个音乐老师和第一节音乐课还是充满好奇的。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抓住第一节课这个宝贵的教育锲机,充分运用各种音乐教育手段,从学生的经验着手,从音乐的基础出发,精选音乐素材,用教师的智慧引领学生愉快地、自然地进入初中的音乐课堂,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刚进入初中的新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好奇,进入音乐室后,看到墙上各种图片和教室的设备以及男性音乐教师,有时会夸张地发出感慨,难免会出现大声喧闹的场景。我通过精心的预设,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初中音乐的第一课:首先,我用歌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学生聆听后自发鼓掌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入节奏模仿,增强他们体验的深刻性;在模仿节奏之后,再给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学生把打出的节奏记录下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然后在现成的节奏下面,师生分别填写音符,使它们变成动人的旋律;在唱会旋律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编创歌词,来抒发心中真实的情感;最后,师生合作演唱学生创作的“作品”,一起享受来自身边的美带来的愉悦,使师生共同得到情感的陶冶。 一、组织教学显身手 导入: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名叫蒋一禾。为了欢迎你们进入初中学习,老师要唱一首好听的歌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教师自弹自唱《我象雪花天上来》,赢得学生一片掌声。) 老师:“为什么鼓掌啊?” 学生:“你的歌声好听。” 老师:“好——听。对的,学习音乐主要靠听觉,所以人们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在以后的音乐课上,聆听音乐时,要保持安静,只有在安静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享受音乐。刚才你们的掌声很热烈,说明了你们的听觉比较好,但是好到什么程度呢?老师要来检验一下,看看你们对声音的色彩是不是敏感。” 二、课堂教学激兴趣 老师: 注意了,声音的色彩不象绘画的色彩那样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大家的精力必须要高度集中,并且专心去听,才能辨别出来。 1、 开展游戏练听力 请听老师的掌声,判断音色是不是一样?[教师拍掌] 学生(齐声):不一样。 教师:区别在哪里? 学生:一个声音闷一点,另一个脆一点。 教师:你们听得不错,说的更好,我们一起来模仿老师拍掌,同时再来感受一下音色的区别。(学生拍掌又整齐又有音色的对比。)那么,能不能把刚才你们练习的声音用符号记录下呢来?(绝大多数同学摇头,有一个同学说,用“叉”来写;我请他上黑板写出来,他这样写:×· ×· ×· ×·) 我首先肯定了他的勇气,也表扬了他的智慧——知道用符号来记录声音,但要稍微改正一下,把后面的附点去掉,再加上小节线就完全正确了。正确的记录应该是: × × ︱× ×︱ × ×︱ × ×‖。 2、 练习节奏学控制 大家虽然写不出节奏,但听节奏、打节奏还是有基础的,现在,老师把节奏写好,让你们来念节奏、打节奏,看看你们有没有能力驾驭较长的节奏。 × × × -︱× × × -︱ × × × ×︱ × ---‖ 第一步:用手来拍掌,用掌声把节奏表达出来; 第二步:要求用嘴念出节奏,同时用右手在空中挥拍。 学生练习;教师评价。 接下来老师想增加一些难度,把每个小节的第一拍念得重一点,突出第一拍。 ● ● ● ● × × × -︱× × × -︱ × × × ×︱ × ---‖ 上面标实心圆点的节奏要强一点,我们来试一遍。(学生都能做到,也很开心。) 教师:听起来比刚才优美一些了,老师还想让你们的声音更优美,除了第一拍要继续强一点外,把第三拍处理成中等强度,即比第一拍弱,比其他两拍强一些。 我们把涂实心的圆圈处唱强一点儿,半实心圆圈处唱得稍微强一点儿,空心圆圈唱得弱一点儿,力度的对比要明显。 讲评:同样的节奏,加上力度的对比,给人的感觉舒服多了,这就是音乐中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刚才的强弱对比你们表现的很好;我们现在从挥拍上作些变化,体会一下有什么样的效果?把刚才挥拍的幅度当作一个标准,现在的挥拍幅度小一点,再小一点,试试看。[学生练习。] 讲评:幅度是小多了,有没有发现有什么变化? 学生:速度变快了。 总结:对速度快的音乐,我们的挥拍幅度应该小一些。 3、创作旋律开视野 节奏大家念得不错,我们根据这个节奏,用音符来替代,还用这样快的速度,唱一遍试试。请学生随便写几个音符,教师弹奏给学生听,接着讲评;接着,老师根据这个节奏也来写一个旋律。[教师快速地在节奏下面写出这样的旋律] 学生:好象是《铃儿响叮当》。 老师:有的同学音乐积累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这句乐谱,再唱一遍歌词。 老师:同样的节奏,我们用慢速度念一遍,体会一下声音的效果。想一想:速度变慢时,我们挥拍的动作幅度应该怎么样? 学生:要变大。 老师:好,就听你们的,我们大幅度地挥拍念一遍节奏。 (师生共同念节奏。) 老师:如果把这个节奏换成音符,慢速唱出来,会是什么效果呢?请大家练习一下。[教师快速地在节奏下面写出这样的旋律] 学生默唱。有的学生说,这好象是北京奥运会上的《我和你》,绝大部分同学不敢肯定。老师请识谱的同学大声地唱一遍,统一全班的观点。 教师弹伴奏,要求学生用恰当的音色、速度和强弱拍对比来演唱这个旋律。效果不错。 4、编写歌词显智慧 老师要求大家唱黑板上《我和你》的歌词(只有谱子,没有歌词),有的同学举手说,歌词记不得。 老师:那就自己编。 学生:不会编歌词。 老师:我不相信。只要你会说话,我认为你就能编歌词,不相信,就试试看。 学生:真的不会。 老师:看我的, 学生哄堂大笑。 老师:看来编歌词不难,关键是看你敢不敢,你们说呢?[学生点头。] 老师:讲到编写歌词,其实你们应该很在行(学生纳闷)。小学毕业考试,几百字的作文都不在话下,这么两句歌词难道会难住你们吗?大胆地填写吧!要求是:歌词要跟今天音乐课堂教学有关或者是跟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有关。写好后,老师当场演唱。[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请人把已经创作好的歌词写到黑板上,对应在相应的音符下面。 一个名叫王宗铭的男同学写到: 该同学不会唱,老师唱了一遍,全班大笑,并给予热烈掌声。 一位名叫夏雪的女同学写到: 老师也来即兴创作两句。 [大家热烈鼓掌。] 接下来,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给老师写一些悄悄话,把你们对初中音乐课的设想以及对音乐老师的要求写出来,写上姓名交给我,我保证:只有我一个人看,决不外传。没有字数限制。[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并解答疑问。] 三、结束曲中见真情 今天这节课,我和你们在一起“玩”了一节课,你们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热情(掌声不断)、听觉敏锐(分辨掌声的音色)、自控能力强(强弱拍的控制、挥拍幅度的控制)、想象力丰富(用歌词夸奖老师)、语言表达能力强(女同学的歌词)。你们具备学好音乐的所有条件。我保证(做宣誓状):在接下来的初中音乐课上,我将会把王宗铭同学创作的歌词作为我的座右铭,带领大家努力实现夏雪同学给我们提出的期望——“认真学,开心玩,天天有进步!” 下课之前,我有一个提议:全体起立,让我们用心、用情来演唱夏雪同学创作的歌词,用我们最甜美的歌声来表达我们最美好的愿望:“认真学,开心玩,天天有进步!”。[在歌声和琴声中,结束初中第一节音乐课。] 学生交上来的“悄悄话”,我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让我吃惊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对这节课很满意,也从内心接受了我。如:顾依蕾同学写到“老师,我没想到音乐老师是男的,而且因为先前的音乐课,我对音乐已经失去了兴趣。经过这堂课,我又喜欢音乐了,希望老师保持这样的风趣不变。” 蒋艳同学:“音乐老师,我很喜欢音乐课,也喜欢您。因为您很幽默、很开朗。希望以后我们能好好相处,成为课上的师生,课后的朋友。”华煊同学:“您在上音乐课的时候真的很幽默,和原来小学里的老师大不相同,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希望您能这样保持下去。”王晓磊同学:“老师您很风趣、很认真,希望以后能继续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还有很多,不再赘述。 学生之所以喜欢这节音乐课,是因为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人人都能做到,(这也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的观点是一致的。)并且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就能把平常的活动与美妙的音乐联系起来;如果再稍微做些变化,又可以把它变成另外的、自己也熟悉的音乐,这些变化让学生兴奋不已;另外,通过师生的创编歌词活动,打破了音乐创作的神秘感,产生了鲜活的音乐“作品”,这样的“作品”唱起来特别有意思。最后,通过写悄悄话的方式,让学生有抒发感想的机会。同时,老师也能巧妙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感受和需求,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有效教育和教学掌握宝贵的资料。 我除了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外,还巧妙利用近因效应——把学生创作的作品用来做结束曲,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