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合唱声乐论文专区 >> 文章正文 |
|
||||||
莫扎特艺术歌曲赏析 | ||||||
作者:刘凯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26 | ||||||
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以其能够较好地体现欧洲科学发声体系的要求已成为声乐演唱者磨练技术、提升自身声乐演唱艺术水准的“试金石”。正因如此,莫扎特的许多作品,尤其是艺术歌曲被声乐教师作为教学作品面广泛使用。正如“贝尔康多”即“美声唱法”嫡系继承者麦奴·加西亚所说:莫扎特是“贝尔康多”学派最好、最理想的代表人物。要懂得“贝尔康多”作品的唱法,必须要彻底地研究莫扎特的作品,无论在技巧上还是理论上,莫扎特都给了我们完美的例证。 莫扎特一生创作的艺术歌曲在数量上虽然不及舒伯特,但歌曲风格各异,体裁多样、旋律和声独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歌剧咏叹调风格 莫扎特一生最喜欢歌剧,他11岁开始歌剧创作,一生共写了22部歌剧作品。因此他的几首艺术歌曲受其影响写成了咏叹调的风格,例如《鸟儿喜欢换地方》(Oiseaux si tous Les alas)(KV 307),曲讲述小鸟每年飞向远方,追求阳光,是为了寻找爱的欢娱。这首歌曲旋律简单,类似宣叙调,伴奏中有很多优雅的倚音来模仿鸟叫。又如《我走进树林》(Dans un bois solitaire)(KV 308),颇具戏剧性,叙述一个在森林中散步的少年,不小心把沉睡的爱神吵醒,为了惩罚他。爱神一箭射穿了他的心,让他从此为爱而忧伤。莫扎特用不同的速度变化将这首歌写得像一首充满悲剧气氛的咏叹调。上面两首歌曲用法文写成。是莫扎特22岁时的作品,其风格受到当时流行的巴黎风味的咏叹调的影响。再如《鲁意丝烧毁情书》(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nte,K.520),则充分展示出莫扎特过人的抒情及戏剧才能,描写一位名叫鲁意丝的女郎把她不忠实的爱人的来信付之一炬,钢琴伴奏中出现火的音乐。并使人们不断从他的歌曲中获得情感宣泄和心灵的共鸣。还有一首歌曲《致克罗埃》是用德文写成,是为诗人雅科比(J-G-Jacobi)的诗谱写的一首轻快的小咏叹调。歌曲结构为回旋曲式,混合了一些莫扎特最常用的旋律与乐念,让人感受到热情又优雅的气息。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显得十分俏皮。A段在bE大调上流淌着非常流畅优美动人的旋律,在B段两次再现的时候分别作了些变化和加花,转入属关系调bB大调,到A1段时又回到bE大调直至结束。歌词中写道:“从你蓝色明亮的眼睛看出你对我的爱情,我的心在胸中跳动,我的脸儿也发红……”。歌曲旋律始终处于上行的运动状态中,而四度、三度上跳的音型也是整首歌曲旋律的“核心音程”,这一音型将少年激动而昂扬的情绪很好地表现出来。歌曲坦诚地倾吐了对克罗埃姑娘的真情,表示直到生命结束才能放松对他的誓言。演唱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对比和高潮,要学会在歌唱中发展呼吸,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去。呼吸的同时要想着你向听众倾诉、述说着什么,这比任何方法都能让声音更加自如流畅。让呼吸、发音和吐字完全放松。作品中出现了几处装饰音以增加音乐的灵活性,表现出华丽、浪漫的艺术风格,在演唱时要注意把装饰音的时值加长,唱成切分的感觉,这也是莫扎特声乐作品演唱的一个特点。在德文咬字上。字头字尾的子音都要咬准到位。某些母音如U和O发音的点高而狭窄。音色必须演唱得圆润明亮。总之,要想把莫扎特所写的音符变为理想中的声音,需要极高的技巧。很小的疏忽或是技巧上的不足,比如音节与音节不够连贯统一、换声区的声音不够有把握等,都会很明显地暴露出来。莫扎特声乐作品具备的这个特点,是声乐教师们乐于选其作为教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意大利歌曲风格 欧洲音乐史上十七——十八世纪属于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是这时期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声乐方面诞生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量声乐体裁,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作曲家在声乐创作上主张加强歌词的感染力、选用古希腊抒情歌,运用明朗、灵巧的旋律、简洁明晰的乐句、流畅的音乐、通俗易懂的语汇,重视主调音乐与和声的结合等。莫扎特小时候在巡回演出时受大音乐家J·S巴赫的儿子J·C巴赫的影响,对意大利的音乐着迷。在艺术歌曲方面写下了《亲切的平静》(Ridente la calma)这首精致、典雅的小歌。歌词用意大利文写成,是一首莫扎特式的具有十八世纪意大利音乐风格的歌曲,内容表现了人们内心平静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旋律婉转优美、音乐线条流畅,风格高贵典雅,钢琴伴奏柔和、灵巧,很好地衬托了旋律。 演唱这首歌曲时,应该围绕“恰当地表现句子间或者段落间的结构层次”这一目的而进行。起音要准确,气息控制要得当,速度要稳,要唱的优雅而从容,全然是一副古典气派。在唱高音时要保持喉咙的韧性和稳定,声带积极闭合,科学地使用共鸣。在气息的良好支持下获得轻松、柔和、明亮、圆润的声音。这首A-B-A结构的作品,曲风流畅,情绪变化小,B段为全曲的一个小高潮。这首歌是对歌者技巧和乐感的一次考验,由于音区较高,混合声的假声的应用占比重较大,胸腔的应用较少,因此要把旋律唱得流畅、自然、真挚,使人感到和谐、光明和生活的美好,不能唱得太撑太重。在演唱8—11小节中旋律音程的上行乐句时要比较含蓄、柔和,用中等的音量。要特别注意正确地演唱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以及符点音符等,不能拖泥带水。从头到尾要有变化。需要加入一些细腻的情感以及适时地加人一些小动作,体现作品的优美线条。这首歌曲用意大利语演唱,演唱时把元音咬清楚,音色明亮点才更具有意大利歌曲风格。它也是许多著名歌唱家音乐会演唱艺术歌曲的保留曲目之一。 三、诗歌风格 19世纪是浪漫主义诗歌繁荣的时期,歌德、海涅、拜伦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在情感内容上与同时期作曲家不谋而合,他们的合作是艺术史上的必然。诗歌成为音乐的灵魂,而音乐则将诗歌的意境无限扩展、延伸。艺术歌曲是最富有浪漫气质的体裁,它打破了各种艺术门类的界限,充分体现了音乐要同诗歌相结合的这一浪漫主义美学原则和理想。正如诗人格茨德所说:“毫无疑问。当抒情诗与音乐完美结合时能给人带来更大的心灵震撼”。在莫扎特艺术歌曲中,最令人称道的是诗与音乐最完美结合的作品、至今仍经常出现在音乐会上的《紫罗兰》。歌词选自歌德的一首短诗,它是莫扎特与歌德的唯一一次合作,但是就因为这首歌,莫扎特被歌德认为是知己。这首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风格,它表达了一种谦仰而纯真的爱情。《紫罗兰》是一首民歌体的诗,歌词分为三节(钱仁康译): 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 年轻的牧羊女走来, 步态轻盈,心花烂漫, 走来。走来,唱歌来到草原。 紫罗兰思恋: 但愿我是自然界最美的花, 啊只要片刻时间, 等爱人采下放进怀里去, 哪怕把我压扁, 只要,只要享有片刻时问。 可惜的是,那小姑娘 并没有留意紫罗兰, 一脚把花儿踩断: 它倒下死去时满心喜欢: 我愿意死在她脚下, 被她,被她踩死我也心甘。 可怜的花儿! 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 1875年6月8日,莫扎特没有采用传统的分节歌形式,而是逐段地将它谱曲。写成了一首三节歌词唱不同曲调的普通体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三节歌词的音乐通过层次分明的调性发展,逐步走向高潮。最后,莫扎特给歌德的诗加上了最后一句:“可怜的花儿!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强有力地总结全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句不仅总结全曲,音乐也和开头的‘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相呼应,使全曲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作品的钢琴伴奏首次脱离了歌曲旋律。扮演了另外的角色。叙述自己的故事。学者们认为就算莫扎特只写了这一首歌曲,也足以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作品被认为是在德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作品。 四、儿童风格 莫扎特喜欢孩子,他的《渴望春天》、《初春》、《儿童游戏》等作品具有浓郁的民谣和儿歌风格,这几首均作于1791年,用德文写成。其中《渴望春天》生动体现了孩子们在凄凉寒冷的冬天里对春天的思念,表现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只是一首民谣似的单二段体再现的分节歌,旋律和节奏都很简单,但歌曲音乐语言生动,旋律优美。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使人感到质朴亲切。钢琴伴奏和人声始终保持同一旋律,但并不因之而感到单调,每段歌曲的最后4小节尾使人充满遐想,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至今仍是世界各国童声合唱的保留曲目。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笔财富。作品独特的演唱风格,使我们感受到高超的演唱技巧、清晰严谨的形式结构以及丰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品中渗透着他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我们用歌声去诠释。莫扎特曾几次说过:“人生多美啊!”这句话就是了解他艺术的钥匙,也是他伟大的主要因素。 |
||||||
文章录入:ludwig 责任编辑:ludwig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