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我们的艺术教育少了什么            【字体:
我们的艺术教育少了什么
作者:刘朴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6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我们的艺术教育少了什么

  听说南京艺术学院最近请来了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的马莱特教授,来为中国学生做为期一周的讲学,于是记者决定前往看个新鲜。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副院长朱同教授告诉记者,当他看到马莱特教授带来的乐谱时他都呆掉了,因为这是一种他以前从没见过的与五线谱迥然有异的记谱方法!后来当得知这是西方大学教学中必须介绍的一课时,朱教授感慨道:要说技巧,我们的学生一点也不差,但一说到信息和资料,我们实在是太闭塞了。朱教授又笑着以自己举例说,今年11月,在日本会有一场国际性的双簧管比赛,然而一了解曲目他只能苦笑———许多比赛候选的曲目,在国内却找不到现成的曲谱。

  除了信息渠道不够通畅不能和国际接轨外,马莱特教授在听过中国学生的演奏后还曾婉转地说过,中国学生对音乐的表达和理解不够深不够透彻,一些老师在听过马莱特教授上的课后顿时明白了原委。有次一个学生弹奏了德彪西的曲子,马莱特就问他,你怎么理解的,这个学生答我感觉到有微风吹来,马莱特就说:很好,但遗憾的是这个微风没有光,你最好能表现出阳光下的微风。事后一位老师忍不住对记者说,按照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演奏课时老师最多向学生指出哪个地方该强点哪个地方又该慢点,现在看来这种音乐指导实在有点机械

  一直注重德中文化音乐交流工作的叶继红教授,这次担任了马莱特教授在宁讲学的翻译,她特别提醒老师们,通过这次难得的国际间艺术交流,真应该多注意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如在德国,当教授到某个时期的作品时,教师总不会急着先叫学生练习,而是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因为在国外人们并不认为音乐仅仅就是音符的联结

《扬子晚报》记者刘朴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想让孩子成长 当心“南郭”伎俩--谈业余音乐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文章: 谈谈键盘即兴伴奏教材的设想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