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案交流参考 >> 小学音乐教案参考 >> 文章正文 |
|
||||||||||||||||||||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及点评 | ||||||||||||||||||||
作者:王艳玲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5 | ||||||||||||||||||||
本资源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媚眼如丝 本教学设计:黑龙江省鹤岗市黎明小学 王艳玲
教师简介: 王艳玲,1996年毕业于鹤岗市师范学校,2001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读完本科课程。曾获黑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录象课比赛一等奖,黑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撰写的科研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在省、市多次获奖。 ============================================
教学点评: 王艳玲老师是黑龙江省鹤岗市黎明小学音乐教师,她执教的《我是草原小牧民》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二课《草原》。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教师将《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设计成以唱歌为主,同时将欣赏、音乐知识、筷子舞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课,使简单的音乐材料变得更为丰富。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草原》这一主题,在一次次的反复聆听音乐、参与体验活动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了层层递进式的活动和问题,使聆听音乐变得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习音乐。 这节课的开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由的学习氛围。例如:课前在《草原赞歌》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观看蒙古族服饰,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学生在听、看、动、说中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为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歌曲的兴趣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注重在体验中学习歌曲。通过初听《我是草原小牧民》与前曲进行了对比,了解不同情绪、速度,但风格是一样的,都是蒙古草原情调的歌曲,运用了对比的音乐材料进行教学。在体验筷子舞中培养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听觉记忆能力,在整体学唱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引领学生按节奏接读歌词、找相同乐句、创设“草原喊人”情景解决歌曲难点、师生接唱等这些方式,把知识技能学习有机的融于实践活动中。 从学生熟知的蒙古族歌曲入手,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知马头琴的音色,是对蒙古族音乐风格在认识上的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表现歌曲。 整节课设计合理,安排紧凑,教学方式多样有效,让学生不仅饶有兴趣的学习了歌曲,还加深了对蒙古族歌曲的了解和体验。 点评人:娄晓丽 (鹤岗市教师进修学院) |
||||||||||||||||||||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